8月9日至10日,第二十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IGTA 2025)于在北京裕龍御柏國際酒店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主辦,北京工商大學與北京中關村學院聯合承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提供全程支持。會議以“圖襄百業,像繪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一百五十余位專家學者現場參會,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超過六千人。大會開幕式由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陳誼主持。
IGTA2025現場合影
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理事長、北京理工大學王涌天教授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王涌天教授強調了圖像圖形技術在智慧醫療、工業視覺、具身智能等領域的戰略價值,并指出:“歷經二十年積淀,IGTA已成為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核心平臺,本屆會議規模與質量均創歷史新高。”
王涌天理事長致辭
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建華教授代表承辦方致辭,他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學科優勢。他指出,學校已有7個學科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所在的農業科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依托國家級科研平臺,在食品計算、可視分析、醫學影像分析等領域形成特色方向,學校將持續支持圖像圖形技術的交叉創新,服務國家戰略與首都發展需求。
郭建華校長致辭
開幕式進行表彰環節,對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最美女科技工作者”、BSIG博士學位論文激勵計劃獲得者及提名者、BSIG碩士學位論文激勵計劃獲得者及提名者,以及第十四屆APMCM亞太地區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代表及優秀組織單位進行了表彰。我校譚勵教授榮獲“最美女科技工作者”稱號,充分展現了我校女科技工作者的卓越風采。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秘書長、北京理工大學劉越教授主持表彰環節,
劉越秘書長主持頒獎環節
2025年度北京圖像圖形學學會最美女科技工作者頒獎合影
大會主席、北京工商大學陳誼教授詳細介紹了會議的基本情況和籌備亮點。本屆會議共收到有效投稿103篇,經過嚴格的三輪獨立評審及組委會終審,最終錄用26篇(其中英文論文25篇,中文論文1篇),錄用率為25%。錄用的英文論文將由Springer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提交EI檢索,中文論文將推薦至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北京工商大學師生投稿踴躍,4篇論文被接收,創歷史新高。在議程設置上,大會特別邀請了兩位院士做主旨報告,分享圖像圖形領域的最新突破與未來趨勢;精心設立了五個學術論壇,以及第六屆數學建模教學與培訓研討會,總計26場專題報告覆蓋了圖像圖形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全鏈條,旨在促進前沿成果的碰撞與產學研深度融合。
陳誼教授介紹會議基本情況
隨后的特邀報告環節成為會議亮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沁平院士在題為《虛實融合:互聯網3.0》的報告中,深度解析了虛擬現實從“3I特征”(沉浸感、交互性、構想性)向“6I特征”(新增智能化、互通性、迭代性)的演進,提出“虛實融合網絡(互聯網3.0)”將重塑人機交互范式,為元宇宙、數字孿生提供底層支撐。
趙沁平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勇剛院士在《AI與數字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的雙轉型敘事》報告中,聚焦生成式AI的算力需求與環保挑戰,提出“AI賦能可持續”與“可持續支撐AI”的雙向路徑,并分享了通過平臺、研究者、算法、數據、應用協同構建綠色AI生態的“AI Wears PRADA”框架。
文勇剛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
本次會議設立的目標探測與理解、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交互感知智能、智能空間重建生成與交互、大數據時代的智能可視分析及第六屆數學建模教學研討六大專題論壇,共舉辦了26場專題報告。論壇覆蓋了圖像圖形技術全鏈條,為與會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臺,促進了前沿技術碰撞和產學研深度融合。
我校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李海生教授在"大數據時代的智能可視分析"論壇上做了題為"基于物理信息神經網絡的網格生成框架"的學術報告,其研究成果引發了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該論壇由我校陳誼教授與北京大學袁曉如研究員共同主持,匯聚了該領域的頂尖學者,包括清華大學劉世霞教授、北京大學袁曉如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單桂華研究員等多位知名專家,他們分別就智能可視分析領域的前沿課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李海生教授在“大數據時代的智能可視分析“論壇做報告
8月10日,第二十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IGTA 2025)圓滿落幕。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同仁圍繞圖像圖形學科的最新進展、研究熱點與技術創新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共同為開拓圖像圖形學科發展新局面貢獻智慧與力量。
北工商師生同與會嘉賓合影
北工商師生與大數據時代的智能可視分析論壇講者合影
本次會議,30余名北京工商大學師生全程參與。參會師生紛紛表示,通過聆聽專家學者報告、與頂尖學者面對面交流,對圖像圖形技術的產業應用和科研前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為后續科研選題和職業規劃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