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時期。你是否曾遇到過一位認真負責,待人如己的老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廣告12班的學生們就遇到了美麗、溫和、正能量滿滿的美女班主任——李嶠雪老師。
“李老師更像是我的姐姐。”廣告12班的高雅麗說。廣告12班是李嶠雪作為班主任帶的第一個班級。在她的帶領下,這個班級的平均績點達到3.4,四級通過率達95%以上。2016年,她又帶領班級獲得“北京市優秀基層組織”稱號。
專業精益求精 樹立學生榜樣
作為廣告系的專業老師,李嶠雪在擔任班主任的同時,也絲毫不放松學術上的研究,她幾乎保證了每年一到兩篇論文的發表頻率和發表數量,入職以來發表CSSCI期刊論文4篇,核心期刊論文3篇,出版專著一本。“作為班主任,我想身體力行地告訴學生們學習是一項持久的事情。”她認為,開展學術研究除工作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為同學們做榜樣,“我覺得這比每天喊口號式地讓他們學習更有效果。”
除了深入自己的學術領域,李嶠雪也在努力使自己的課程更加“接地氣”。對于她講授的廣告影視課程,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不成體系的認知和疑問,李嶠雪老師會在課前通過學委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需求,據此調整課程內容,針對性很強。“我們上課學到的都是我們之前不了解的,并且希望了解的。”學生王正博說,“上李嶠雪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投入、正能量、元氣滿滿。”高雅麗同學用這三個詞評價李老師的課。從課前認真準備,到課上輕松的氛圍,再到實操性強的課后作業,李嶠雪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她本人對待課程認真嚴謹的態度。
有了班主任老師在做榜樣,廣告12班的學生學習勁頭也很足。廣告12班同學在校期間,不僅認真學習各門專業課課程,更多次獲得各種獎項,如大廣賽、學院獎以及電通創意訓練營創業大賽等。本科畢業后,班級中7人選擇在國內外繼續深造,其中3名學生更是獲得國外知名高校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為人親切溫和 注重個性發展
學生們之所以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自然離不開李嶠雪作為班主任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和感情。在李老師看來,大學的人才培養因材施教依然十分重要。
2012年,李嶠雪取得博士學位后來我校任教。她處在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期,她所帶的廣告12班的學生處在從高中向大學的轉變期,這使得她既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學生們的困惑和迷茫,也能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指導和引導他們。早在大一的班級動員大會后,李嶠雪采用分類談話的機制,通過對入學初的成績分析,將學生分類,因材施教。李嶠雪認為,內因和外因相比內因起主導作用,大部分同學對待學業和考試的認真態度才是班級成績的基礎。“我會更關注一些成績相對一般的同學,和他們多交流,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李嶠雪會和他們一起制定詳盡的復習計劃,在逐步提高成績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學生的考試壓力。
李嶠雪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成長動態,學生們有了想法,也會第一時間與她分享,她會站在“過來人”的角度,為他們分析問題利弊。李嶠雪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模式以及她自身優秀又追求完美的性格,對學生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李靜宇來說,李嶠雪便是帶她走上廣告道路的人:“是她讓我覺得廣告是一個有趣,而且可以每時每刻都富有激情,不會無聊的專業。”后來李靜宇也用實際行動證實了自己的選擇。
李嶠雪并不愛開班會,她更喜歡和同學們聊天。班里有同學患癌癥,她積極與其談心,與家長溝通,并幫助其協調在學校的各種相關事務,班里有同學與家長鬧別扭,她為其做思想工作,促使其積極與家長溝通解決問題。“大一大二聊我們以后想做什么,大三大四聊我們正在做什么。”學生王正博說。
李嶠雪在和學生們保持良好溝通的同時,也特別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我不會放棄每一個讓學生展示才華、追求夢想的機會。”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李嶠雪不會以同樣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學生。她認為,每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最需要的是得到真誠的支持和客觀理性的建議,而這也是作為班主任最重要的職責。
李嶠雪班里有一個性格內向的男生,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考慮以后讀心理學研究生。李嶠雪通過和他深入地溝通,分析他未來的職業規劃、興趣愛好和特長,覺得他的想法并不是心血來潮,于是幫助他制定計劃,鼓勵他向目標努力。在李嶠雪的幫助下,這名學生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李嶠雪認為,不能一味束縛學生的想法,反之,培養學生自己的個性,使他們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能收獲更大,成效更明顯。
建立溝通渠道 管理自成體系
李嶠雪作為優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自成體系。“我覺得真正的管理不是每天盯著孩子們。”在她看來,班級管理要從一開始就打好基礎,制定一些規范和標準,讓學生自覺遵守,并形成習慣。
她從班干部入手,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安排適合他們的工作,調動班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班級的“領頭羊”。同時利用授課過程,加強同學之間的互相了解和認同,從而調動更多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班級作出貢獻。她特別強調要培養班級凝聚力:“讓每個人都有班級主人翁的意識,不能讓他們游離在集體之外。”讓學生有班級歸屬感和責任感,久而久之,班級運行就會形成良性機制,學生身處其中,既明白班級目標,也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這種班級管理方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培養了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談及此處,她笑著說:“我一直認為,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養成好習慣,比我每天管著他們要有效得多。”
盡管廣告12班的每一個學生都個性鮮明,但他們卻能在四年中擰成一股繩,為同一個目標奮斗,李嶠雪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四年間,班級的成長對他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止是在學業上,更多是加深了對未來和對自己的認識。“如果說最大的變化,我覺得可以用兩個詞形容,就是更加堅定和勇敢了。”
轉眼間,李嶠雪老師帶的廣告12班就到了畢業的時間,作為班主任,她在學生就業方面為學生做了很多工作。其中,為班級同學與已畢業同學建立溝通渠道這一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后,李嶠雪開始主動聯系之前已經畢業的學生,了解他們各自所在企業的需求,為班級同學牽線搭橋,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好的實習和就業機會,為他們尋找更大的發展平臺。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4A公司、互聯網公司、公關公司和影視公司。“我有一份現在回想起來對我影響很大的實習就是嶠雪老師推薦的。”學生王正博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談及建立溝通渠道的初衷,李嶠雪老師說:“不要求他們一定要多么出色和優秀,重在實踐過程中認識和發現自己的潛能,希望他們能找到未來就業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經過李嶠雪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廣告12的就業率達到100%,同學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和長處,畢業后在4A公司、傳媒、金融機構、公關公司、事業單位及創業領域開啟職業生涯。
采訪的最后,身為班主任的李嶠雪老師寄語正在享受大學時光的同學們:迷茫和困惑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常態,四年時光轉瞬即逝,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信,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做好學生分內的事情,愛自己,愛生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回首四年的大學時光,一定會感謝當初的自己,感謝當初自己的堅定和勇敢成就了今天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