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強,男,漢族,1954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1994年8月--1996年7月在北京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1999年并入北京工商大學)工業管理專業學習;1996年7月--1997年1月任保定天威集團大型變壓器公司總經理助理;1997年1月--1999年3月任保定天威集團大型變壓器公司總經理;1999年3月--2002年6月任保定天威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2002年6月至今任保定天威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曾獲評中國企業改革創新十大風云人物、全國機械行業個人貢獻獎、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工業經濟十大杰出人物”等多種榮譽稱號。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對于追求卓越的企業來說,可供選擇的路徑歸根結底無外乎兩條:要么殺伐果決,在重兵集結的火線上拼出自己的一片江山;要么另辟蹊徑,謀求個性化發展,繼而穩步攀升,實現驚鴻一躍。這兩條道路都絕非坦途,但對于有著前瞻意識與全局觀念的中國兵裝集團總經理助理、保定天威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丁強而言,顯然會傾向于選擇后者。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特別是1998年至2008年十年間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在國內輸變電和新能源行業聲名赫赫的天威集團,已然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條風格獨特的戰略軌跡,堪稱個性化發展的成功樣本。
高瞻遠矚,一個具有遠見的決策者
數字不是一切,但數字往往最能說明問題。十年前,天威集團只擁有資產規模16個億,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被改寫為183億元;1999年,天威集團的變壓器生產能力不過2000萬千伏安,2008年實現變壓器產量10600萬千伏安;銷售收入從2000年的8.7億元,到2008年突破112.5億元,提前兩年實現天威集團“三步走”第二步戰略目標,成為中國輸變電和新能源兩大產業的領跑者。
正是丁強帶領著天威轉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萬事開頭難。天威要進入全新的領域,受到各方質疑,“一些政府部門也提出了疑義,說我們是‘誤入歧途’,甚至還有人說這就是國有資產流失。但是我們沒有放棄,通過反復溝通和堅持,最后還是獲得了全力的支持。”是他力排眾議,提出了“三步走、雙主業、雙支撐”發展戰略。“三步走”就是從2001到2020年,分三步實施科學發展戰略,最終實現建設世界知名企業集團的奮斗目標;“雙主業、雙支撐”就是在做強做大輸變電產業的同時全面進入新能源領域,堅持以人為本和自主創新為支撐。方案一提出,就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專家認為,這一方案既接近實際,也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它使保守和創新實現了完美結合。正是在這一戰略構想和目標指引下,一個以輸變電和新能源為基礎的產業集群迅速聚集,天威集團踏上了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一定要打造自己的航母艦隊,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一競風流”。丁強所表現出來的高端視野和強勢思維,再次為天威集團的發展指明了航向。
天威人清楚的記得,1999年丁強上任伊始,就向職工承諾:拿下三峽工程變壓器項目、爭取股票上市、實現利稅過億、新建31棟職工住宅。當年丁強承諾的四件大事都已圓滿實現,藍圖現已變成了輝煌的現實。現在,丁強正繼續用他超人的膽識和堅強意志,帶領著天威人去實現一次又一次新的攀登。2007年9月25日,天威集團與兵裝集團重組。
他還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用“太陽”創造著財富。在四川以建設國內唯一一條1260噸多晶硅生產線為切入點,投巨資全力打造國內唯一具備從硅料、鑄錠、切片、電池片、組件到光伏應用系統完整產業鏈的天威新能源(西南)產業園。在新能源領域,一個以太陽能和風能雙翼齊動,上下游貫通的戰略布局正在形成,使天威跨入了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我感覺干事業就像登山,每一個項目、每一次談判就像征服一座山峰,自己首先要有強烈的征服欲望,能夠承受登山的苦與累,一旦登頂成功,就能領略到無限風光。”丁強為他的價值觀做出這樣的注解。
敢為天下先,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戰略家
回首過去十年,丁強的足跡和天威集團的發展軌跡同步前行,一個個輝煌瞬間在天威人腦海里閃現:2003三峽工程用第一臺國內最大容量變壓器制造完成;2004年,我國第一條750KV西北電網輸變電示范工程在天威誕生;國內唯一一家通過四家核電企業安全認證的企業;世界上唯一一家500kV產品安全運行二十多年“零事故”的企業;2007年5月向印度EMCOLIMTED公司進行400KV變壓器技術輸出;自主研發出我國第一臺500kV核電站變壓器;2008年,全球首條投入商業運營的1000kV輸變電線路用100萬kVA/1000kV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在天威集團制造成功,標志著中國變壓器制造水平已成功攀越世界變壓器技術巔峰,是中國重大電力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時也標志著天威集團已全面建成特高壓產品自主創新體系,全面掌握了世界輸變電設備研制領域的最前沿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已經站上世界行業最高峰。
企業發展的初步成果,催生了天威人的信心和希望。具有歷史眼光的丁強,開始用更加開放的思維尋找新的強企之路。
走低成本擴張之路,不斷延伸、完善輸變電產業鏈,增強集團公司抗風險能力,也是丁強全局戰略中重要的一環。經過斡旋、協商、談判、運作,天威集團先后與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韓國曉星等世界500強企業開展合資合作,陸續組建了多田冷卻器公司、今三橡膠公司、曉星天威變壓器公司、三菱電機天威輸變電公司等十幾家合資公司,實現了由變壓器產業向輸變電產業的拓展,進一步壯大了天威的綜合實力。
面對企業的成功與輝煌,丁強認為:“天威能夠多次書寫中國輸變電和新能源行業傳奇,主要得益于我們涌現出許多好的團隊和個人,你、我、他都有一種追求奉獻的精神,體現出很高的覺悟、干勁以及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智慧,大家共同努力,發揮每個人的強項和特長,共同把天威事業推向更高峰”。
卓越的企業之所以卓越,往往不在于它能夠看清摸透某種局勢并迅速跟進,而在于它能夠前瞻性地預見某種趨勢并當仁不讓地扮演實踐者的角色。丁強就是這樣一位敢為人先,膽識超人的戰略家。他憑借對全局的準確把握,使天威不僅能對市場做出精準定位,還能保持靈活性并時時加以調整,理性面對問題,搶占先機。2002年,憑著對發展趨勢地深入研究和企業發展戰略地準確判斷,丁強大膽地作出了進入新能源產業的決策,現在回首再看,無人不為之“拍案叫絕”。現在的天威集團公司已經從光伏產業的“拓荒者”,儼然發展壯大成為業內的一面“旗幟”。
勇于擔當,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
丁強在領導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面對2008年初南方部分省市的冰凍雨雪災害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他勇擔社會責任,在第一時間向受災地區承諾:只要受災地區電力部門需要,天威集團將責無旁貸、盡全力支持并協同當地部門,盡一切努力搶修受損電力設備,為恢復災區電網送電和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秩序做出貢獻。在抗震救災期間,丁強在第一時間組織員工捐款捐物,他本人先后三次通過不同方式向災區捐款,光繳納特殊黨費就100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公司和員工共捐款398萬元,交納特殊黨費35萬元。同時,丁強還派出多批技術專家組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搶修了因地震而損壞的價值超億元的多臺變壓器等電力設備,并無償支援價值60萬元的20臺變壓器和大批帳篷、藥品等急需物資。他心系員工,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為生產一線職工安裝了空調、增加了降溫設備,完善了除塵、防噪、降溫設施,進一步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境。同時不斷提高員工生活水平,2000年以來共新建員工宿舍樓51棟,使2100多戶職工喜遷新居。
當丁強隨同共和國總理出訪日本,頻頻出現在國內外政要和商界精英之中;當丁強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卓越的貢獻,成為國內外眾多媒體競相追逐的企業家領袖;當天威集團憑借超凡的投資價值征服華爾街金融帝國,成為海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點;當天威保變以其優異的市值表現進入滬深兩大股市指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晴雨表的一部分;當天威人以驚人的擴張速度演繹現實超越夢想的發展奇跡,成為世界輸變電和新能源兩大行業霸主最有資格的挑戰者,這一切無不詮釋著天威集團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現在,天威已發出了很強的市場信號,一個嶄新的天威即將一飛沖天,而帶頭的領導者,正是丁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