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北京工商大學對前來應聘的近700人進行了面試,公開選拔人員到學校黨政部門和學院工作,在前來面試的人中,細心的可能會發現,面試他們的人中有著學生的身影。這是北京工商大學學生首次參與教職工的選聘,也是該校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職工。
4600多人應聘70個崗位
北京工商大學此次招聘專任教師、教輔人員及黨政管理人員共70人,招聘信息發布后,學校共收到4600多份簡歷,其中近700份簡歷上顯示著博士學歷,甚至還有不少“海龜”。為了簡化工作,學校根據崗位的要求及應聘著的條件對簡歷按進行了初步的篩選,最后確定了近700人參加后面的面試。
“來面試的人里,人大、北大的都有。”參加完面試的鄧秀軍說。他剛從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畢業,現在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由于覺得在電視臺工作壓力大,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于是選擇來這里參加面試。
“老師的工作很穩定,現在當然穩定比較好,教師又是陽光產業,明天永遠比今天好,現在比過去好。”鄧秀軍說。
對于這種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鄧秀軍說:“這種招聘方式挺好的,不管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有多少,大家都有機會。”
北京工商大學的此次招聘中,前來應聘專任教師的絕大部分具備博士學歷,并且年齡在35周歲以下,應聘教輔人員及黨政管理人員的也都是碩士以上學歷。
學生與院長的投票具同等效力
北京工商大學人事處處長魏中龍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整個招聘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打破以往在招聘中由某個領導一個人說了算的局面,學校專門成立了招聘工作領導小組及相關招聘工作組,對招聘過程中的環節進行集體把關。
招聘工作組每組由11人組成,各學院院長擔任招聘工作組組長,成員除了各學院其他領導、相關專業的教授、一名學生輔導員外還包括一名學生代表。此外,黨務和學生工作人員招聘工作組中除了相關學院黨總支部副書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也有一名學生代表。這些學生代表是由學院學生處和輔導員推舉出來的,一般是班長、學生會主席等在班級或學院擔任領導工作的學生干部。
在招聘過程中,學生代表和其他組員一樣,根據規定的評價指標給每位應聘者打分,最后算出總得分,并確定應聘人員是否具備崗位要求的基本素質和潛力,以及是否可以錄用。這意味著在這些招聘組中,學生代表擁有同包括院長在內的其他組員同等效力的一票。
選最優秀的人才
之所以選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并集體選聘的方式招攬人才,北京工商大學校長譚向勇給記者算了筆賬,他說,假設學校第一年引進了70個人,一個老師在學校工作30年,每個人年平均工資以7萬元來算的話,那么每個人的成本是210萬元,如果這70個人中進錯一個人,那么這210萬元就沒了,甚至有可能損失還不止210萬元,這種損失要遠遠大于公開向社會招聘時所花的成本。
譚向勇說,大學的競爭力最終還是看有多少優秀的老師,特別是知名的老師,而不是多少房子多少設備。對于老師的要求,譚向勇說,老師首先要思想積極向上,要愛國有德性;業務很好,不光自己好,還要把學生教好;要會說,要精干,有個性。
譚向勇希望這次招聘能“把不規范的因素降到最低,最大可能地把優秀的人才選進來”。在他看來,以前各個單位招人都是守株待兔,通過熟人朋友校友的關系進來,現在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對校風建設也是一種促進。
“學校不能不受社會影響,但教育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校風首先要正,學校要承擔對社會的義務與責任,盡最大可能給社會作點貢獻。”譚向勇說。
《科學時報》 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