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試報》12月28日第2版刊發文章《追夢人張超凡:只手托起藝考夢》,報道我校優秀學生張超凡克服困難實現作為藝術生的大學夢。文章刊發后,被新浪網、中國大學網等轉載。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12月中旬,在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初見張超凡,并沒有覺得她與普通女大學生有什么不一樣。看到她俯下身,伸出右手,嫻熟地一只手用水杯接水,另一邊袖子從身邊垂了下來,我這才知道,她有著別樣的人生。
張超凡——這位吉林女孩,她用一只手握筆繪畫,圓了美術生的夢想。
喜歡繪畫,走上藝考路
張超凡出生時,醫生告訴家人,孩子只有一條胳膊,父母驚呆了。小時候的張超凡,因身體原因自卑過。在家人、老師的鼓勵下,她慢慢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故事寫進作文里。在一次語文考試中,張超凡的作文《塵封的記憶》打動了評卷老師,得到全年級唯一的滿分,并成為范文。這是張超凡人生的轉折點,她變得自信和堅強。從那以后,張超凡語文成績再也沒有低過110分。中考時,她以優異的成績被長春市十一高中錄取。
高一時,作為班長的張超凡成績出眾。進入高二,她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選擇藝考。當時,班主任、任課教師都勸她放棄藝考:“你文化成績這樣好,保持下去,考上重點大學不成問題,而藝考路競爭激烈,不好考。”面對師長的關心以及周圍人的不理解,張超凡雖猶豫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藝考,只因學美術是她長久以來的夢想。
超凡走上藝考路深受父親的影響。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的父親熱愛書法,從張超凡4歲起,就開始教她學習國畫和書法。9歲時,張超凡考國畫專業9級。12歲時,她在全國中華魂書畫攝影大賽中獲得國畫、書法兩枚金牌。即使在中學時代學業繁忙,她也未曾放棄自己喜歡的繪畫。
一年北漂,終圓求學夢
為圓在北京上大學的夢想,高二下學期,張超凡獨自進京求學。北漂一年,她蟄伏在通州一所美術培訓學校,投入“魔鬼般”訓練。
每天早上6點,當其他同學還在夢中時,張超凡準時起床,獨自在教室里復習40分鐘文化課。吃完早飯,她開始專業課的學習和繪畫練習,有時要畫到第二天凌晨,每天休息不超過5小時。
一堅持就是半年,轉眼到了春節,其他同學都放假回家了,張超凡所在的“精英班”只在“大年三十”放了一天假,初一早上7點半還要繼續上課。
“天冷,屋里沒暖氣,我們只能穿著羽絨服,完成老師布置的20張素描作業。”2011年除夕夜,張超凡終生難忘,沒有電視、沒有春晚、沒有美食,只有方便面和畫板與她相伴。
春節過后,“藝考”終于來了。張超凡報考了8所學校。整整一個月,她每天一大早背著畫板、畫架、水桶、顏料等考試用具,迎著寒風,滿京城跑。藝考過程非常艱辛,知名美術院校常有數千人報考,隊排得很長。每當看著有父母幫著孩子排隊時,張超凡內心深處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感。
美術類專業考試結束后,張超凡馬不停蹄地回到吉林,轉入文化課復習。“一次數學考試中,我忘了公式,只考了70多分,無比傷心。”這對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張超凡來說實在是一種折磨。她馬上總結經驗,改變學習方法,幾天做一本習題,在老師的個性化指導下,她用2個月時間把數學成績提高到130多分。
等待錄取結果的日子,對張超凡來說是煎熬的。當北京工商大學錄取通知書郵寄到家時,張超凡熱淚盈眶。她以文化課500多分的成績被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錄取了。
一年獎金夠四年學費
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給張超凡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她在演講比賽中拿獎,在設計大賽中奪冠。“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一大堆榮譽接踵而來。
2013年,張超凡獲得的獎金就夠4年學費。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二屆誠信中國節上,她以自己的成長故事和樸實的語言感動了評委老師,當選為“首都大學生誠信楷模”,并被聘為誠信中國節“誠信形象大使”,獲得2萬元獎學金。而這只是張超凡所獲無數獎項中的一個。
“從大一開始,我不再向父母要錢,生活費全靠自己勤工儉學、做家教和努力爭取來的獎學金。”張超凡說。
特殊的經歷,讓張超凡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她去遠郊區縣支教,到養老院做義工。
2011年,作為大一新生的張超凡,因學業突出,被選為學院代表,到北京市大石窩中學支教。在這座條件艱苦的偏遠郊區學校,她白天給孩子上課,晚上在教室打地鋪睡覺,因學校嚴重缺水,半個月都沒洗澡。但是,一想到能給孩子帶來知識,她感到很開心。
在北京市普樂園愛心養老院,每個周末總能見到一位美麗、清秀的大二學生——張超凡用一只手,幫老人洗水果、打飯、讀報紙。
大量的業余活動并沒有耽誤張超凡的學業。雖然經常參加各種比賽,有時回學校已經很晚了,但她會自覺去自習室學習,直到11點教室關門。大一、大二學年,張超凡專業成績全系第一,綜合測評在全院名列前茅。
如今的張超凡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加入中國殘聯并成為一名愛心大使,幫助殘障人士重拾夢想與激情。(北京考試報記者邱乾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