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10月22日刊發文章《半年尋找 就為那些隱于市井的老手藝》,報道了我校師生在北京大柵欄地區發起的“京城手工藝傳承與創新”系列成果展覽活動,《北京青年報》也對此進行了轉載,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2015年夏天,北京工商大學師生在北京大柵欄地區尋訪老手藝人。千龍網記者 于振華 攝
千龍網北京10月22日訊(記者 于振華)一場由北京工商大學師生在北京大柵欄地區發起的“京城手工藝傳承與創新”系列成果展覽,以其北京本地特色美食、手工藝品以及傳統民俗,引起社會關注。
據該校藝術與傳媒學院產品設計系教師何思倩介紹,這個系列成果展是由她和在校學生汪澤平、李嘉、黃孫杰、覃富理等共同發起的。今年3月初至今,她帶領整個團隊在大柵欄地區調研半年,專門尋找那些隱于市井之間的北京瀕臨失傳的老手藝與傳統文化。
“我和學生們在大柵欄挨家挨戶搜尋老手藝人,并逐個對每一位手藝人進行實地采訪。”何思倩告訴千龍網記者,他們走訪了幾位手工藝老匠人,她和學生們以手繪的方式向北京民藝守護者、傳遞者致敬,也為北京的手工藝文明留下了一批重要的文化檔案。
2015年秋天,北京工商大學師生在北京大柵欄地區發起“京城手工藝傳承與創新”系列成果展覽。千龍網記者 于振華 攝
該系列成果展從“品滋味”、“訪藝文”、“問巧工”、“尋禮俗”4個角度,對北京老手藝的用材、工藝流程、制作步驟等進行一一解讀。這不僅為公眾普及手工藝知識,也為手藝人“發聲”,一起找回被時代逐漸遺忘的“滋味”、“巧工”和“禮俗”。
這次系列成果展中,由該校數字媒體藝術系青年教師張沐辰創作的互動媒體作品《心率》曾受邀在北京國際設計周展出。而何思倩團隊此前與來自國內外的頂尖設計團隊和設計事務所同臺競技,最終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入選2015年大柵欄領航員計劃,其作品展在大柵欄延壽街82號向公眾免費開放。
新聞鏈接:千龍網報道 http://report.qianlong.com/33378/2015/10/22/9265@10553069.htm
北京青年報報道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1470/2015/10/13/593@2437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