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辦公廳轉發《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教工委關于開展向張雪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各區、縣委,市委各部委辦,市國家機關各黨組(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各總公司和高等院校黨委向張雪同志學習?!稕Q定》要求學習張雪同志對黨忠誠、恪守信念的政治品質;大氣包容、開拓創新的領導能力;堅強拼搏、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和大愛無疆、心系師生的高尚情懷。《決定》要求深入學習張雪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引導和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萬眾一心、開拓進取,努力為推進首都科學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現將10月16日《北京日報》頭版刊登的《我們身邊的“雪書記”》一文轉載如下:
高高的個子,戴副眼鏡,說起話來斯斯文文,溫柔似水。
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著傾心投入工作敢于碰硬的作風,有著善于謀劃大局、處理復雜矛盾的睿智和魄力,有著面對病魔無畏無懼的堅強意志,一點不讓須眉。
她,就是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雪。
老師們親切地稱呼54歲的張雪為“雪書記”。在他們眼里,“雪書記”是一個貼心包容的好朋友,是一個敢于擔當的好書記,是一個心系群眾、樂于助人的好黨員。學校的老師們說:“像張雪這樣的楷模,以前只在小說里讀過,在電視上見過,如今,她就在我們身邊。”
“組織上把我放在這個位子上,我就應該這么做,付出是一種責任”
8年前,“雪書記”到中國音樂學院走馬上任。當時學院存在許多不和諧因素:紛繁復雜的矛盾,還有一封封告狀信……新來乍到,不熟悉專業,有時她還得面對師生們質疑的眼光。有好心人直截了當地告訴她:“這里不適合你!”
寒假,張雪一天沒休息。一個假期,她走訪了100多人,大到黨建和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和學生培養,小到食堂飯菜質量、教職工的生活補貼問題,把情況問了個底兒掉,自己心里也有了譜兒。
“新來的女書記看來是真的想干事兒!”教職員工們開始重新打量這位文文靜靜的女書記,滿含期待又摻雜一絲懷疑:她能扭轉乾坤,收拾好這么大個攤子嗎?
寒假過后,“雪書記”打出第一套“組合拳”:先后制定了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改進工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健全和完善了中層干部選任、考核辦法,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素質好、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推上了領導崗位。
“第一把火”很奏效,學校管理慢慢走上正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群眾對黨員的“滿意率”由不足50%上升到96.7%。
“雪書記”面前又出現了一個更難啃的骨頭——此前,中國音樂學院三次申報 “新增博士授予單位”都失敗了,學校面臨被整合的窘境。
“中國音樂學院辦學有特色有成果,沒申下來是咱們宣傳不夠,走,取經去!”正是炎熱的夏日,“雪書記”帶著“申博”小組成員,每天拎著十來斤重的宣傳資料箱,頂著高溫,奔赴南京、蘇州、杭州、西安和成都的知名藝術院校學習交流。買不著火車票,就先買站臺票,上車再補票;車廂里沒有空座位,她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2004年“申博”時,“雪書記”站在答辯席上陳述匯報,有理有據,對答如流。評委們被這個“外行”的執著折服了。中國音樂學院終圓“申博”夢想,師生們精神大振,心氣更高,從此,學術隊伍、科學研究、教學與人才培養和辦學條件邁上了新臺階。
在中國音樂學院當書記的那三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雪書記”每天都要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她辦公室的門總是敞開著。夜深了,她辦公室的燈光也總是亮著。多少次下班后,張雪都要和教職員工談心,桌邊的盒飯也來不及吃。即使胳膊粉碎性骨折,打了17根鋼釘,她仍掛著吊帶回學校工作。
從中國音樂學院回到首師大的頭半年,張雪還同時兼任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為了兩個學校的發展,她兩邊跑,有時一天幾個來回,超負荷運轉,沒有休息日,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
當時,首師大干部隊伍嚴重老化、院系領導班子急需換屆調整,面對難題,“雪書記”的秘籍仍是:“談心!”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上上下下談了上百次
真誠溝通交流,干部的情緒理順了,復雜的矛盾化解了,學校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起來。
“你又不是鐵打的,哪能挺得住?”有人問。“組織上把我放在黨委書記的位子上,我就應該這么做,付出是一種責任,為大家服務,是一種幸福。”她說。
心里有群眾,身上沒官氣。在宣布張雪離任音樂學院大會上,金鐵霖院長和師生們都流下了淚水,深情的掌聲經久不息。
“咚咚咚”,急促的腳步聲過后,首師大一位老教師闖進“雪書記”敞著門的辦公室,氣哼哼地說:“分房分了這么多年,從沒聽說要個人掏錢買的,今天你說什么也要給我一個說法!”
“您別生氣,來,坐!”“雪書記”笑臉相迎,一把椅子一杯水。“我一分錢沒有,非要個人掏錢的話,就上你們家拿去!”正在氣頭上的老教師放出“狠話兒”。
“行,行!我這就回家給您取去,您可耐心等著?。?rdquo;和顏悅色地說著,“雪書記”還真從辦公桌上拿起家門鑰匙。半個小時后,3000元錢遞到了老教師手中:“不多,您先拿去用吧!”
看著氣喘吁吁的張雪,老教師愣了,自己的氣話,人家一個領導,還就當了真。原本一腦門子的氣,頓時煙消云散。
從那以后,這位老教師有什么心里話,都愿意找從不擺官架子的“雪書記”嘮嘮。“張雪說話,入情入理,我愛聽!”
“‘雪書記’身上沒有官氣,心里有群眾。她辦公室的門從來都向教職員工敞開,有事我們推門就進”;
“孩子上不了學的,職稱好幾年沒評上的……我們有困難找她,無論事情大小,‘雪書記’都會管”;
“她心細著呢!過年過節前,總要帶著禮物到老同志家去坐坐,群眾反映到書記信箱里的問題,多忙她都一封一封地回復”;
“‘雪書記’對人可好哩,不管是在職的還是離退休的,不管是大教授還是后勤職工,她都關心愛護,一視同仁”;
“在‘雪書記’眼里,群眾利益無小事,學代會、團代會提案,學生們的意見呼聲,經常擺上校領導的議事日程”……
真心換民心。2006年,當她從中國音樂學院調回首都師范大學時,百余名干部、教師、老同志聯名寫信,請求上級領導把她留下。在宣布張雪離任音樂學院的大會上,時任院長金鐵霖和在場的教師都流下了熱淚。那一刻,“雪書記”含淚向大家頻頻鞠躬致謝,掌聲經久不息。
“群眾的認可,是最高榮譽和褒獎!”張雪說。
如今,無論是中國音樂學院,還是首都師范大學的教職員工,都把“雪書記”當成了好朋友甚至親人。73歲的張燕瑾教授出差前,會給老伴兒留下張雪的電話;81歲的李燕杰教授住在灑滿陽光的屋里,常和人說當年張雪煞費苦心為自己換朝陽房子的故事;而中層干部劉振然臨終前的最大心愿就是“我要見見張雪……”
“一千人從我身邊走過,我能清楚地聽出你的腳步聲,因為你是我真正的朋友,你的腳步走在我的心里。”這是一位教師對“雪書記”深情的評價。
面對突如其來的癌癥,“雪書記”堅強樂觀,讓周圍的同事深深震撼與敬佩。
2009年底,“雪書記”在體檢中被查出患上癌癥。
當時,正是首都師范大學一年最忙碌的時候。學生的就業工作會、人才工作會、學校的全年總結、領導干部述職、新學期工作部署,都等著她來主持。為了不影響這些早在計劃中的工作,“雪書記”向學校和家人隱瞞了病情。
拖著虛弱的身體,她奔走于政府部門之間,成功申請到了平房區改造及公租房建設項目,為青年教師和高層次人才解決住房問題。直到3個月后,一切處理妥當,她才拿出磨出了毛邊兒的住院通知單。
“沒告訴學校,是擔心因為我一個人的事耽誤了全校的工作;沒告訴家人,是因為正逢兩節,怕影響家人的心情。”“雪書記”心里首先想的,永遠是工作,是別人。
幾個月后,一些老師們發現,“雪書記”不知道為什么,剪掉了她最心愛的那頭烏黑濃密、垂落腰間的長發。后來才聽說,“雪書記”病了,還動了手術。因為化療,她頭發全掉光了,不得不買來假發遮掩。知道實情,大家都掉了淚。而即便是在白血球降到2000以下無法進行化療時,她仍想著工作,“良鄉基礎學部、管理學院的領導班子要盡快組建。”
術前18次化療,不停地嘔吐,不能吃東西;10天之內經歷兩次手術,兩次手術之間,她竟然還瞞著家人,帶著未拆線的傷口,從醫院回到首師大,連續三天主持召開了新學期務虛會;術后臥床七天七夜……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病痛,沒有摧毀“雪書記”的鋼鐵意志。她將這臥床的七天,當作自己當書記以來最長的一個假期。出院三天后,她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用生命工作的人,你們見過嗎?我見過。我44年工齡,張雪是唯一一個。”說起“雪書記”,文學院退休教授張燕瑾格外動情。
看著患病仍堅持工作的張雪,做丈夫的心最痛。沒辦法,只能反復叮囑她注意身體。
今年10月3日,“雪書記”難得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她和丈夫回到公婆家,踏踏實實為他們做了一天飯。刷碗的時候,婆婆悄悄與她耳語:“你爸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高興!”
“雪書記”很低調,面對贊譽,她還是那句話:付出是一種責任,為大家服務,是一種幸福.
(本報記者:賈曉燕)
努力做群眾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
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雪在自己的崗位上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勇于創新、甘于奉獻。她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被師生員工親切地稱為“雪書記”。張雪同志以努力做群眾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的生動實踐,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社會主義道德模范的楷模。
作為黨委書記,張雪同志和普通師生結下了深厚情誼。群眾跟她說的事、寫的信,都會有回音。無論是在職員工還是離退休老同志,無論是教授還是勤雜工,她都竭盡所能地關心幫助。作為一位溫婉的女性,“雪書記”在工作中不怕啃硬骨頭,不怕接“燙手的山芋”,遇事不推諉、不回避,一次次主動迎接挑戰,以自己的睿智、魄力和辛勤汗水解決復雜矛盾和老大難問題;作為一名癌癥患者,為了不影響工作,“雪書記”在整整三個多月的時間里隱瞞了病情。在經歷化療和手術后,又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校園,繼續忘我工作。
在“雪書記”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領導干部、一個共產黨員最樸素的情懷和追求,把群眾放在心上,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真心誠意。正因為如此,她得到了群眾的充分認可和肯定。“雪書記”這樣的人之所以為兩所風格迥異的大學“爭搶”和“苦留”,之所以被群眾視為親人、朋友,就在于她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于她感人動人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始終如一地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她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了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中,體現在了數不勝數的小事細節中,可親、可敬、可信、可學。這樣的人,就是群眾的貼心人,就是群眾心目中的楷模。
當下,隨著環境變化、崗位變化,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沾染上了官氣,和群眾疏遠、脫離,做不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個別黨員干部追求安逸,工作敷衍塞責、得過且過,距離共產黨員的標準越來越遠。號召黨員干部學習“雪書記”這樣的好黨員、好干部,就是要從“雪書記”的事跡中汲取力量,摒棄不良作風,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為群眾排憂解難,時刻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今天,首都已全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形勢對每個黨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黨員干部都應該以“雪書記”為榜樣,努力做群眾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以真心換取真情,以行動贏得信任,更好地凝聚起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本報評論員)
來源:《北京日報》2011年10月1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