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是中華民族流行千載的手工編織藝術品,它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積淀,滲透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為了豐富教職工的文化生活,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輕工科學技術學院分工會在工會之家組織女教工開展了“吉祥中國結,溫暖大家庭”主題編繩活動。
活動對中國結文化的起源做了簡要介紹。在古代,人們對“結”十分尊重。《易·系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從結繩記事開始,到“一”畫開天,中國結是民俗習慣的產(chǎn)物,是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它蘊含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理。
活動教授了吉祥結和二回盤長結的編法,通過視頻及現(xiàn)場演示,在讓參加活動的女教工清晰了解雙聯(lián)結、二回盤長結以及吉祥結的打結方法。吉祥結又稱中國結,是古老的漢族手工編織工藝品,代表吉祥、富貴、平安;盤長結被譽為吉祥八寶之一,因為結的結構像盤繞的腸子綿延不斷而得名,象征順順利利,美好相隨。
參與活動的女教工不僅體驗了編繩的樂趣,還在活動結束時獲得了一份節(jié)日禮物。一位女教工分享活動心得說:“制作中國結是件嚴謹細致的工作,當參與者拿起繩子去體會繩結之美的時候,也體會到了結繩內在的精神力量。大家在編繩過程中,從一根長線開始,從不熟悉到漸入佳境,逐漸撫平了內心的浮躁,在討論中互相幫助,體會編繩過程的復雜以及編好一個成品時候的喜悅。這其中除了時間和技法的付出,更需要堅持與耐心。”
此次編繩手工分享活動讓參與者體會到結繩復雜的制作工藝中蘊含的普通勞動人民質樸自然的情愫,在寧靜中用心感受中國結的文化內涵。同時,本次活動意在增加學院各系女教工的溝通和交流,讓女教工在自己的節(jié)日中得到放松和愉悅。作為當代高校女教工,需要承載著來自社會、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責任與使命,更需要擁有強大的毅力和智慧去感受生命的過程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