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公布2025年全國氣象科技成果評價結果,由我校食品與健康學院羅麗萍教授主持,依托中國氣象局與北京工商大學共建農產品氣候品質聯合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學、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浙江氣候中心共同完成的“茶葉特征氣候品質綜合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成果,憑借對農產品氣候品質研究的創新路徑與成果轉化國家級業務應用,在眾多成果競爭中獲評“優秀一等”,實現了我校在該領域的新突破。
農產品品質形成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不同地區、不同農產品品質形成的關鍵氣象因子及其閾值各不相同,強化此交叉學科技術研究與服務應用,對于氣候變化背景下農業區劃調整、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意義重大。該成果以經濟作物茶葉為重點,通過茶葉生育期氣象數據和品質數據采集、實驗室檢測分析,開創性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與多源數據,精準實驗結合多組學技術,對茶葉氣候品質形成的內在機理展開多維度深度解析,厘清茶葉特征品質與氣象因子間復雜關系,構建了多尺度茶葉氣候品質評價體系和評價模型。通過對典型茶葉、高海拔、濕度光照不同地區茶葉的實踐應用,表明成果可為時間、空間雙維度的茶葉品質精準評估提供可靠技術支撐。
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聯合研究中心成立近兩年來,跨部門跨學科的研究團隊還面向國產大豆、水稻等進行了氣候條件影響機理的深入研究,強有力的技術力量支撐顯著提高了全國茶葉氣候品質評價、國產大豆品質預估等服務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團隊評價成果獲得農業農村部等服務單位批示和認可,有效助力多個典型茶葉品種和區域品牌提升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表了23篇相關學術論文(其中SCI 19篇)。2024年起,聯合研究中心還通過聯合舉辦“全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技術交流會”,與氣象、農業部門相關業務技術人員及行業企業、高校等推廣交流,帶動技術能力共同提升,其“產學研用”的技術范式已經形成。面向“十五五”,中心將繼續深化交叉學科研究、業務合作和人才培養,持續培育科技創新驅動農產品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助力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雙一流”學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