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北京高校師生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建設“雙百行動計劃”2020年優秀示范項目名單,并部署2021年申報等相關工作。我校商學院青年教師劉貝妮和經濟學院研究生鄭林曼等擔任負責人的5項調研實踐項目分別獲評2020年“雙百行動計劃”教師組和學生組優秀示范項目。
“雙百行動計劃”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市相關委辦局組織開展,“雙百”即一百個青年教師社會調研項目和一百個青年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鼓勵各高校青年師生發揮專業優勢特長開展調研實踐活動,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以實際行動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據了解,經各高校申報,2020年共144個青年教師社會調研團和134個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入選,其中,我校共有包括3個教師團隊和3個學生團隊在內的6個項目入選。在入選團隊深入開展社會調研實踐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后公布的2020年優秀示范項目名單中,我校5個團隊獲評優秀團隊(教師團隊2個和學生團隊3個)。
我校各項目團隊自立項起,克服疫情影響等困難,認真按照項目計劃執行,線上線下相結合廣泛開展社會調研和實踐,積極參加項目主題理論研討會并發表相關成果,取得了良好成果和顯著成效。劉貝妮主持的《“產-創融合”視域下京津冀制造企業協同綠色創新作用機制研究》,在深入企業工廠調研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調研訪談法和數據分析法,梳理總結國外綠色循環產業“產創融合”的做法和舉措,從綠色創新主體在產業鏈中嵌入的廣度和深度視角切入,有針對性的提出促進京津冀“產-創融合”協同綠色創新的對策建議,為推動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鄭林曼團隊的《國外歷史文化名城發展路徑對北京市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啟示》,圍繞兩條調研主線,靈活運用線上資料搜集和線下走訪、中外留學生線上交流等方式,調研了解國外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路徑,學習和借鑒其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文化服務的理念與實踐,提出加強首都歷史文化保護、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文化創新創業產業發展和文旅融合發展等建議,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設。其他3個師生團隊也圍繞后疫情時代首都中小企業如何通過供應鏈金融“轉危為機”、《發掘北京特色農產品、助力京郊農村電商經濟》和高校人才到農村創業創新研究等主題,扎實開展社會調研和實踐,提出了相應政策建議,展現出我校青年師生心系家國服務首都、立足實踐貢獻才智的良好風貌。
學校各相關部門和學院從組建團隊、過程指導和經費保障等方面做好支持服務,將繼續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度出發,把申報和組織好“雙百行動計劃”落實作為深化“三全育人”實踐育人的有效平臺,作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好“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做起來”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大力推動,確保調研實踐工作進一步取得實效,引導青年師生為服務首都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將愛國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