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4月初的良鄉(xiāng)校區(qū)芬芳滿園,美景如畫,桃花紅、杏花白、櫻花錦簇落繽紛。圖書館西側的“書影疊翠”景觀較往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呈現(xiàn)了姹紫嫣紅、春意盎然,書香花香交相掩映的新氣象。芬芳絢爛的櫻花、艷美高雅的海棠、卓然傲立的青竹、匠心獨具的書墻,吸引了大批師生駐足觀賞,拍照留影。為了深入了解書影疊翠景觀群改造的來龍去脈,記者采訪了規(guī)劃建設處項目負責人景艷龍、劉廣申兩位老師。
問:改造書影疊翠景觀的起因是什么?
答:書影疊翠景觀群的改造主要出于四方面考慮。首先是綠化功能的需要,該景觀投入使用已逾十年,原種植的欒樹生長狀況不良,又易生蟲,師生不愿在樹下休憩,柳樹逢春季飛絮嚴重,對圖書館、報告廳正常功能的發(fā)揮影響較大;其次是原景觀未設雨水管溝,人工護養(yǎng)成本高,雨水收集等已不符合海綿城市生態(tài)校園的要求;再次是師生反映原景觀層次不清,書影疊翠的內涵體現(xiàn)不夠深刻;最后是校園交通流線設計的剛性要求,通過擴寬東側人行道路、增加中間人行道路,大大優(yōu)化圖書館、報告廳周邊的交通流線導引。
問:書影疊翠景觀的構思起自何處?
答:書影疊翠景觀的構思來自全校師生的集體智慧。最初,設計單位提交的初步方案僅是滿足師生休憩的一個標準型園林方案,未能體現(xiàn)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及圖書館前建筑物的場所精神。在前期調研及論證階段,全校師生對該處園林景觀的高度關注、明確訴求及殷切期望,給我們及設計施工單位很多有益的啟示。在具體的設計時,結合改造區(qū)域南臨報告廳,東接圖書館,兩座建筑充盈著濃郁的學術性、知識性、文化性氣息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書”這一明確的主題,一切圍繞“書”展開,景觀處處體現(xiàn)書的外形和內涵。
問:經過改造,現(xiàn)有景觀呈現(xiàn)了不同的面貌,不同側面又有不同的感受,您能具體講解一下么?
答:通過改造,書影疊翠景觀群實現(xiàn)了不同角度景觀不同,而又都圍繞書的主題。其中,圓弧形書墻宛如一冊打開的書,而自東向西看又像一冊合上的書。同時,在后期我們根據征求到的藝術與傳媒學院廣告學專業(yè)學生的建議,在南側種植黃楊、紫薇,站在過街天橋上看,書墻南北整體又宛似一冊我國傳統(tǒng)的線裝書,三葉草區(qū)域像裝訂區(qū),黃楊球和紫薇如同裝訂線;而自南向北看,則像是一冊翻開的書,中間的道路則化為書脊。
問:師生對書墻上面的各種“書”字很感興趣,能介紹一下這樣設計的寓意以及具體有哪些文字么?
答:書墻上面的眾多“書”字,靈感來源學校蓬勃發(fā)展的留學生教育,以及在校生生源結構及民族屬性的豐富多樣。規(guī)劃處前后收集選取了42種中外文字,除了耳熟能詳?shù)挠ⅰ⑷?、俄、法、西班牙、葡萄牙等文字,還有具有我校留學生國籍特點的愛爾蘭、芬蘭、瑞典、意大利、納魯巴、塞索托等國家及民族的文字,也有我國壯族、維族、蒙古族、藏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書”字。此外通過選取名家臨帖的楷、草、行、大小篆等書法作品,體現(xiàn)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問:有些文字很少遇到,作為這項工程的負責人能講講收集過程中的一些令您記憶深刻的事情么?
答:確實,這么多的文字收集起來很不容易,但是在全校師生的大力配合下,我們在獲取文字的同時,收獲更多的是感動。比如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劉影老師多次組織留學生將各自國家的“書”字,謄寫好交給我們參考;藝術與傳媒學院的鄭子云老師幾次專程到現(xiàn)場研究各種自然光線下墻體的整體色彩變化;外國語學院任玉芝老師更是在早班車上得知我們設計這一作品,施工階段還幾次提醒我們注意俄文最后一個字母的特殊寫法。
問:書影疊翠景觀中有很多樹,種植的這些樹種有何寓意嗎?
答:大面積的樹種有兩種,西側的西府海棠和東側的櫻花,此外還有大葉黃楊、紫葉小檗、女貞、小葉黃楊、竹子、三葉草等。西府海棠特點是花姿瀟灑、花開似錦,既清新又艷麗,既優(yōu)雅又熱烈,素有“花中仙子”之稱,被譽為“國艷”。櫻花特點是花開爛漫、花團錦簇、花落繽紛、花飄如雪。這是在學團系統(tǒng)征求同學們意見時集中要求增植的兩類樹種。另外,經過去年的實踐,今年又移植了兩棵銀杏,以豐富校園秋季的色彩。
選取這些樹種也蘊含著學校對同學們的美好祝愿,希望同學們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能夠擁有海棠般清新高雅的情懷,櫻花般熱烈執(zhí)著的追求,女貞般生生不息的操守,竹子般堅韌挺拔的氣節(jié),紫薇般持之以恒的韌性,黃楊般百折不撓的頑強。
問:前面您提到三葉草,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午飯后許多師生在草叢中駐足尋找,您能談談種植三葉草有什么特別的寓意么?
答:其實,在良鄉(xiāng)校區(qū)一期建設中就廣植三葉草,三葉草具有耐寒耐旱、生命力強、維護成本低等特點。同時,三葉草又被稱為“幸運草”,人們相信四葉的三葉草能帶來好運,所以師生午飯后在校園里散步時,也會尋找幸運草。
此次種植三葉草,一是滿足師生對過往校園的一些記憶,亦有我們對一期普通建設者的一種致敬。我們也希望每一名學子都能在這片校園里,通過自己的拼搏努力,尋得知識殿堂里屬于自己的那株幸運草。
問:據說最終書墻的規(guī)格有些變化,您能談談其中的原因么?
答:是的,原有設計圖規(guī)格較大,但在第一次審圖匯報時,鄭副校長就明確提出,改造項目實施中要注意挖掘一期設計的導則及內涵,注意校園整體風格的協(xié)調,尤其要把握與現(xiàn)有建筑物的對話尺度,堅持適用節(jié)約,突出成本導向,處理好顯與隱的辯證關系。因此縮小景觀規(guī)格,既兼顧圖書館的體量,不喧賓奪主,又實現(xiàn)了在視圖中不擠占圖書館的視覺空間。
問:記者在凳子上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校園文化元素,您能講講是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建筑設計細節(jié)中的?
答:學校領導對景觀改造很關注,多次提出要將校園文化元素融入設計本身。在設計之初,規(guī)劃處也多次征求相關部門意見,黨委宣傳部的老師也就校園文化元素的體現(xiàn)給我們提了不少寶貴建議。最終的設計方案主要是以校園標識系統(tǒng)作為藍本,以凳子立面的?;請D案、書墻的工商元素花邊,及用紫葉小檗拼出的雙色“BTBU”字樣等細節(jié)來實現(xiàn),這些都是我們的一些嘗試。我們很注意收集師生關注的一些校園文化元素,并已在二期單體建筑設計中加以運用,希望能夠體現(xiàn)環(huán)境育人的宗旨。規(guī)劃處希望全校師生多給我們提意見和建議,努力把校園建設得更美,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