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點亮青春,傳媒聚焦校園。6月24日,藝術與傳媒學院2016學術藝術周歷時兩周后圓滿落幕。
彰顯藝術氛圍,作品廣獲師生好評
學術藝術周期間,學院接待參觀人員共計3000余人次,展出作品達300余幅,展品數量創歷年新高,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齊頭并進。
6月15日—22日,校領導譚向勇、孫寶國、張德玉、謝志華、李朝鮮、張耘、鄭文紅、方德英、邱曉平等蒞臨學院觀展,并參觀了學院陶瓷工藝與材料創新工作室、絲網印刷工作室等。校領導觀看了2016屆畢業生制作的視覺特效短片作品,體驗了絲網印刷工藝和木板年畫印刷等工藝,對師生平面作品、油畫、素描、剪紙、書法、國畫以及手繪等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對學院共享型創新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給予肯定,并希望學院進一步圍繞專業特色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符合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發展路徑。
6月21日,房山區昊天學校師生一行50余人來校參觀學術藝術周展覽。昊天學校師生觀看了展示區的展覽,體驗了絲網印刷及木板年畫等工藝,對藝傳學院師生作品十分喜愛,紛紛請求贈送喜愛的絲網印刷和木板年畫作品。
6月22日正值我校本科生畢業典禮,畢業生們來到學術藝術周作品展區參觀并合影留念,表達對學校的依依不舍。6月24日,材機學生工業設計學生在班級的組織下,到學術藝術周展區進行觀摩學習,相互切磋,同時也對藝傳學院師生作品和扎實的專業功底表示贊嘆。
展現專業魅力,學術講座拓視野
為提升學生學術藝術修養,學術藝術周期間,藝傳學院舉辦多場學術藝術講座,為師生提供學術大餐,參與師生近500人次。
新聞系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生導師方潔舉辦了《融媒時代的數據新聞》講座與沙龍,方潔老師結合自己對融媒時代的數據新聞的研究,簡要凝練地介紹了融媒時代中媒體在信息生產和傳播等方面發生的轉變、什么是融媒時代的數據新聞,以及如何學做數據新聞等內容,并配以生動的案例加以說明。她還回答了新聞系師生們提出的若干問題,內容涉及媒體傳播技術和內容生產的平衡,以及在校大學生如何在融媒時代中發展培養相關能力。
廣告系邀請將《奇葩說》肖驍打造成“大網紅”、《爸爸去哪兒》的節目策劃李卓奇先生開展《新媒體環境下如何玩轉傳播》講座,分析了陌陌、獵豹瀏覽器等新媒體如何利用事件進行傳播,擴大影響力。他提到在新媒體環境下,迅速傳播直接的方式是需要一個完美的標題,能讓人產生充分的想象力和強大的閱讀興趣,以新穎而充滿歧義與想象力的文字吸引觀眾眼球。
數煤系邀請承輝天網創始人和技術總監開展《作品與就業的關系》講座,圍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設計師職業生涯規劃,UI設計學習方法,動效與手游設計學習方法以及擁有什么樣的作品才能順利進入移動互聯網企業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針對學院藝術類學生英語短板,學生工作辦公室邀請新東方講師楊濱瑜女士為學生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英語詞匯學習主題講座。她以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講解風格為學生們講述了背單詞的誤區,并講解五大詞匯學習策略,讓參加講座的學生受益匪淺,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
學術藝術周將人才培養融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院結合學科專業特色舉辦的傳統品牌活動,已成為面向校內外展現學院師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窗口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載體。展出的師生藝術作品盡顯創作者扎實的專業功底,優秀的創新思維與全面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校內外專家學者及學校師生的高度評價。通過舉辦學術藝術周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對于藝術與傳媒的感悟,推進學院的學科建設和學術探索,同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今年9月,學院將擇期再次展示部分展品,為2016級新生做好入學教育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