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學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博連讀,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公派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是企業創新管理、戰略及投資決策。
榮獲2016年學校35歲以下人文社科類科研總分排名第一。2016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年入選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作為項目負責人,曾主持北京市哲學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基金項目、博鰲亞洲論壇課題等項目。在《經濟研究》、《科研管理》及《科學學研究》等A類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科研——滿腔熱愛 不懼挑戰
談到自己如何獲得這樣的科研成績,王楠老師告訴記者“堅持做科研是源于內心的熱愛”。在來校任教之前,王楠老師曾任職于世界五百強企業Mercer Management Consulting、曾任北京市朝陽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助理,但是內心對于科研和學術的熱愛最終讓她選擇了到高校任教。“高校的薪資待遇雖然不如企業,但我內心一直很熱愛專業相關的科研工作,也特別喜歡學校的氛圍,所以選擇了回到學校做一名老師。”王楠老師對記者如是說。正像王楠老師在2016年全校科研大會上所說的“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財富就在哪里”,王楠老師對于自己專業的熱愛成就了她在科研上的成績。
無論是科研還是教學總會遇到種種挑戰,所以除了有滿腔的熱愛之外還要勇敢地迎接挑戰,戰勝困難。有一年,研究生要開設一門《創新管理》新課,國內并沒有現成的教材,王楠老師只能通過閱讀英文文獻以專題的形式開課,這期間對于該領域研究現狀和熱點的反復思考,對她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很大幫助。王楠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喜歡不斷挑戰自己、不斷跟自己“找別扭”的人,她告訴記者“現在,我更愿意將挑戰當作學習的機會,勇敢迎接挑戰”。
教學——學生給“我”驚喜
除了科研工作外,王楠老師不僅是研究生導師還是工商152班的班主任。談到教學工作還有帶過的學生,王楠老師顯得溫柔又興奮,她跟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學生給我們驚喜”。在王楠老師看來,教學和科研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教學的同時也讓自己在科研上不斷進步。
王楠老師已經指導4名本科生獲得了校級優秀論文,并指導研究生和本科生發表10篇CSSCI期刊論文。學生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確實給王楠老師帶來了驚喜,但這驚喜背后凝聚的是她耐心的引導,不斷地鼓勵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不要低估學生,學生有巨大的潛力,要不斷引導他們,給他們信心,同時要給學生制定高標準,放手讓他們嘗試”,王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經常帶自己的研究生團隊做科研項目,交給學生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企管1532班的祁運麗同學目前正在跟王楠老師做“企業網絡社區用戶參與創新”的課題,在收集數據的環節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面對困難,王老師會和學生們一起搜文獻,并向有相似數據搜集經歷的國外學者發郵件請教,然后知道這個數據搜集需要用到編程軟件,她會讓學生們試著學習這個軟件,并尋找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幫助。祁運麗同學告訴記者“王老師是個授人以漁的人,學術上遇到困難,大家可以一起商討。王老師會給我們掌舵,不偏離大方向,具體工作會鼓勵我們自己完成。”
王楠老師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不僅成就了學生更讓她自己受益匪淺。2009年,26歲的王楠老師作為當時最年輕的博士來到學校,工作對于她來說壓力并不大,然而幾年后開始帶研究生的王楠老師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責任。在認真、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她也意識到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知識分享給自己的研究生。她會要求自己的研究生每周閱讀英文文獻,然后經常給研究生開會分享最近讀的文獻,在這個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企管14研一班的黃靜同學是王楠老師帶的研究生,她告訴記者“王老師對學術的要求很高,所以在這方面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我們以前經常每周見一次交流自己這周看的文獻,現在甚至一周見幾次的情況都有。”一遍遍指導學生,一次次和學生的交流中也讓王楠老師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團隊——思維的碰撞產生靈感
學校的開放式平臺和學院的科研團隊也是王楠老師在科研方面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校內的國有資產協同中心以及首都流通基地等平臺的跨院系開放給了王老師交叉合作的機會。申報國家級課題時,科技處和學院組織的經驗交流及專家論證會也讓她覺得受益匪淺。“學校和學院給我們青年教師創造的良好科研環境,讓我們在做科研的過程中能夠行穩致遠,慢慢成熟。”王楠老師對記者說。
王楠老師身處幾個不同的科研團隊,由于每個團隊中大家的學科背景、關注的問題和研究方向都不太一樣,所以每次團隊開會聽不同的老師發言都讓她覺得開拓視野的同時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比如,王國順和孫永波教授的團隊更多的是基于互聯網和創新的角度提出問題,讓王楠老師得到了啟發;而王斌教授的團隊注重公司治理和企業實際問題,幫王楠老師打開了社會化的視角。在每次的團隊交流中產生的思維的火花和碰撞都可能讓她發現一個研究中新的點,長此以往的積累更是幫助她形成了交叉式的研究。
談及未來,王楠老師表示她還是會不懼挑戰努力做好自己熱愛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不斷突破自己。尤其是根據學校的科研發展要求,未來努力在英文期刊發表更多高質量的論文和ESI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