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妝點青春·環保中國”實踐團
食品學院“推進生態文明·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
計信學院“推動科技創新·暢享互聯生活”實踐團
經濟學院“品徽商文化·弘儒商精神”實踐團
材機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
外國語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
藝傳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
計信學院“傳中華文明·做綠色使者”實踐團
商學院“關注民生熱點·投身社會服務”實踐團
炎炎夏日,在高溫和雨水的交替陪伴下,經過一周的辛苦實踐,我校“青年服務國家”暑期社會實踐部分實踐團已經圓滿完成實踐任務,順利返回。他們在全國各地留下了人們對“北京工商大學”的不舍情懷,帶回了對國家、對社會、對企業、對農村的深刻認識,完成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預期目標,從而更加懂得“青年服務國家”的重要意義。
理學院“妝點青春·環保中國”實踐團:實踐提升專業認知,宣講加強環保意識
此次實踐,理學院緊密圍繞“妝點青春·環保中國”這一主題,集結16位優秀師生,分工協作,認真籌備,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飽滿的熱情深入北京市平谷區多家企業及周邊鄉村,開展環保調研活動并進行相關科普宣講,展現北工商學子青春風采。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團分別來到北京宏濟藥業有限公司、北京味食源有限公司、北京榮濤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東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進生產中心,結合藥品、食品、化妝品植物原料生產過程特點,多專業、多角度、深層次進行了參觀學習和環保調研,親身接觸到課堂上涉及的儀器設備,了解了原料重金屬檢測、廢液處理等相關規定,并結合本次實踐環保主題,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廢料處理和回收等問題積極展開了討論學習。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都認真地聽講,做好記錄,立志靈活學習,展現學科特色,提升專業整體素養,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建團95周年之際,為鍛煉理學院實踐團成員的意志品質,引導團員青年以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理學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分別來到杜辛莊村和石林峽周邊,就平谷開發區眾多企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行了調研,向村民和游客發放了調研問卷,進行環保科普宣講。在調研途中,同學們互相幫助、打氣,勇敢地克服了高溫天氣,不斷前進,并沿途撿拾見到的垃圾,為環保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汗流浹背,但同學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仍舊在拼搏中綻放光芒。
至此,理學院學生暑期實踐團為期五天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學生需要走進社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接納新思想,吸取新知識。在這短暫卻充實的五天時間中,每一位實踐團成員都從多方面多角度學習了專業相關知識,在自身專業素養提高的同時得到了環保意識的提升。
食品學院“推進生態文明·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千年大計生態先行,環保科普雄安新區
食品學院“推進生態文明·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在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實驗室主任董黎明老師和食品學院團總支書記劉晶老師帶領下,不畏風雨毅然前行,走進雄安新區白洋淀圓滿完成實踐任務。
在白洋淀北淀和南淀地區,實踐團懷著飽滿的熱情,乘船前往22個國控和省控監測點對生態、水質、大氣和噪聲四個方面進行數據測量和采樣。兩位帶隊老師認真指導隊員們的實踐工作,及時提出意見,幫助成員們更好的測量數據。每日馬不停蹄的監測工作結束后,實踐團又馬上投入到緊張的數據整理及分析工作中。
實踐團還到安新縣端村鎮邊村,分組進行調研家庭生態、碳排放情況,監測村莊內部的大氣及噪聲環境情況,并開展環境科普宣傳系列活動。成員們從村民了解家中用水、用電等基礎情況,最后給出相應建議,受到了村民們的廣泛歡迎和大力支持。通過分析問卷,該村主要環境問題為垃圾不恰當處理,且村民沒有垃圾分類意識。據此,實踐團展開了垃圾分類處理科普宣傳,讓村民認識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同時實踐團針對村中無分類垃圾箱問題與村委會進行溝通協商。
伴隨此次深入到農村基層,團員們了解到我國農村嚴峻的環境生態現狀,告誡我們珍惜眼前的生活,積極向身邊人宣傳生態環保知識,同時努力學習,為建設基層、服務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計信學院“推動科技創新·暢享互聯生活”實踐團:領略前沿科技,傳承先輩精神
7月12日,計信學院“推動科技創新·暢享互聯生活”實踐團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學們不畏酷暑、收獲良多,先后拜訪了著名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以及校友企業——湖州科峰磁業有限公司,看到了專業領域中的前沿科技,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專業知識;參觀了嘉興紅色教育基地和革命烈士紀念博物館,近距離了解先輩的革命經歷,重溫中國共產黨誕生及其發展的曲折歷史;考察了湖州市特色城市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和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深入社區發放調查問卷,調研當地互聯網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拜訪了紹興魯迅故居,在其當年學習生活的真實場景中,品讀偉人作品,感受偉人風采;慰問了湖州市社會福利院和練市鎮社會福利中心,給小朋友們演示了團隊學生自己設計制作的跳舞機器人,科普了計算機知識,并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給老人們帶來了歡樂;領略了南潯古鎮的文化之美,為中國古代建筑風格所吸引,深切地感悟到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
這一路走來,同學們在感嘆祖國山河宏偉壯觀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既要緬懷先烈感恩歷史,又要學好專業知識,積極投身于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同時還要幫助孤寡老人、關愛殘障兒童,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服務國家”的口號,彰顯新時代大學生的風采。
經濟學院“品徽商文化·弘儒商精神”實踐團:品味賈而好儒精髓,堅定文化自覺自信
7月6日至7月12日,經濟學院“品徽商文化·弘儒商精神”實踐團奔赴安徽開展調研實踐活動。
實踐團走訪了合肥中國人壽線下人壽經營公司與電商經營公司、安徽建工集團、傳統老字號謝裕大、同德仁藥店,也前往徽州文化發源地,走訪屯溪老街上的傳統徽商老字號調研徽商發展現狀。實踐團了解到老字號之所以能持續發展得益于徽商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發展。現代企業從盈利、成本管理、產品設計等方面詮釋徽商精益求精、誠信經營的內核,將穩中求進、服務大局、協同發展的理念貫徹落實到企業的經營中去,徽商精神是在血液中流淌,行為中閃耀的深刻融入。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承擔的社會責任是與市場同頻共振的歷史使命,承擔著社會穩定、扶貧攻堅、公益事業等代表集體利益的重大任務。
實踐團前往西遞、宏村古村落、徽商大宅院、竹山書院,參觀徽派建筑、了解徽商文化。徽商的精神也凝結在徽派建筑中,展現了徽商鼎盛時期的家園風貌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磚雕、木雕、石雕彰顯出歷代徽州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徽商未能將豐厚的利潤用于擴大再生產,形成新的生產力,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和徽商自身的固步自封,是古徽商走向沒落的原因。隨處可見的家訓立于大堂兩側,徽商從骨子里滲出的還是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感受到徽商賈而好儒的思想精髓。
實踐團參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但在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快速發展的現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也在遭遇破壞和歧視,所以拯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是迫在眉睫。考察老胡開文墨廠,參觀了傳統的制墨、制硯流程,工人師傅們經驗豐富,手藝精湛,徽商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展露無疑,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老講解歙硯的選材,打磨,雕刻,欣賞經典歙硯,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實踐團通過調研了解到徽商發展、輝煌、衰退、敗落的歷史,在認知徽商文化厚重的底蘊同時,了解到了企業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繼承。與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展開實地交流,加深徽商文化對商科學生的啟發。徽文化的形成,是儒、商相結合的產物,徽商賈而好儒、以儒興賈、以賈興儒。徽商精神中的吃苦耐勞,勤勞致富;百折不撓,度勢趨時;童叟無欺,誠信經營;精益求精,品質至上;同舟共濟,以眾幫眾;賈而好儒,報鄉興教的精神內核是對實踐團學生的現實啟示,學生們會把“誠信、勤奮、不怕吃苦、有恒心”等價值追求融入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去,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材機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踐行核心價值觀,攜手共創中國夢
在我校與良鄉五中社會實踐合作共建十周年之際,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實踐團成員們走進良鄉五中,開展了以“踐行核心價值觀,攜手共創中國夢”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夏令營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科學性于一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書法,音樂,科技等必修課的學習,鍛煉各位大學生的表達以及溝通能力,豐富了中學生們的暑期生活,開闊視野,深入挖掘并培養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通過組織手工、籃球、足球、話劇、舞蹈等社團活動,讓各位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特長,鍛煉個人組織、彼此間溝通交流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同時讓孩子們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減輕學習壓力,結交性格多樣的朋友,培養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
夏令營開展的特色課程主要有國學課和音樂課。國學課老師按照文化發展得到時間軸,對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進行剖析;通過“琴、棋、書、畫”四個不同的方面,對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進行賞析。音樂課老師通過精選的視頻,將音樂化作語言與孩子們進行深入的交流,讓他們對無伴奏合唱音樂和古典音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他們在交響童話中體驗音樂的神奇魔力外語課老師將外語教學與游戲結合,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更加快樂輕松的學習。
7月11日,材機學院實踐團帶領良鄉五中的同學們參觀我校良鄉校區,共同感受大學的學習氛圍。各班同學按照規定路線分別參觀了校史館、文體館、工科實踐中心、工一樓機械實驗室、圖書館,讓中學生們了解了我校的歷史、發展歷程以及新建校區的整體規模;體驗了大學校園里先進的體育設備,感受到大學生豐富多彩的體育生活;在指導老師的講解下,深入了解了各個機床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我院具體教學的課程;觀看了3D打印機以及打印出的優秀作品;參觀了我院智能車以及節能車隊并對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體驗到了科技的魅力。
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真正做到了讓大學生走出大學課堂,理論聯系實際,用自己的所學所思影響中學生,激發中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砥礪品質,完善人格,教學相長。同時,讓中學生了解和體驗大學生活,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外國語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情緣附小共成長,種子逐夢向前行
在學校十三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之下,外國語學院開展了“千絲萬語共創中國夢 助力種子逐夢向前行”暑期夏令營,支援工商附小英語教學,同時面向學生及家長進行小學英語課堂多模態教學模式調研活動,在提高附小學生口語和聽力水平、優化改良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方式的同時探索雙方長期合作的模式,進一步推進共建活動。
7月5日,在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任金晶、團支部書記張悅及輔導員肖云逸的帶領下,由25名外語學子組成的外國語實踐分團奔赴工商附屬小學開展為期5天的英語夏令營。
教學過程中,外國語實踐分團結合專業特色,結合工商附小英語教學進程,開展創新課程。從教學方式著手,實踐團在傳統口耳相傳的授課方式的基礎上,運用動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活動教學法,開設全新英語實驗課堂,調動同學們積極性,引起同學們對英語的興趣。從內容著手,實踐團以專業為媒介,將音樂、手工、表演融進課堂,打造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種子課程,發掘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開展形式入手,實踐團以情景劇、音樂劇、表演劇的形式,使課程豐富,形式活潑;以文化講堂的形式,使同學們在手工制作中國結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以開展體魄磨礪實踐活動的形式,提高同學們體育與健康素養。
在平常的課堂講授之外,實踐分團成員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針對最后的實踐成果公開課編排了展示附小精品種子課程特點的“歡迎來附小”情景劇、通過歌聲放飛成長夢想的“歡樂好聲音”音樂劇、從全新文化視角重溫絲綢之路的“One Road One Dream”原創雙語表演劇。
此次夏令營活動獲得了領導與老師的大力支持。7月10日,外國語學院院長劉紅艷,房山區教委副主任武玉章,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任金晶,北工商附屬小學校長李慶華,副校長張錦輝以及河北柏鄉赴附小掛職培訓的教師一行蒞臨觀摩實踐成果公開課,并對公開課表示贊許。
實踐活動雖然短暫,但收獲頗多。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感謝本次實踐活動,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雖然支教活動已經結束,我們仍會響應青年服務國家的號召,發揮自己的力量。今后,外國語學院將繼續結合專業優勢,拓展國際視野,傳播知識,傳遞溫暖,不負學校期望,彰顯工商形象,真正做到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以暑期實踐的實際行動向青春獻禮、服務我們最可愛的國家,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一代。
藝傳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禮敬中華文化,領略房山魅力
7月12日,藝術與傳媒學院暑期夏令營文藝匯演暨閉幕儀式在北工商附中報告廳舉行。出席閉幕儀式有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林剛、副院長宋煜、北工商附中隗合春校長、團總支書記徐亮、附中全體領導班子、實踐團全體成員以及附中初一十個班全體班主任和初一年級所有學生共300多人參加。
匯演節目豐富,既體現了五天來藝傳學院暑期夏令營實踐團全體成員辛苦付出,又展現了“禮敬中華文化,領略房山魅力”主題下的累累碩果,掌聲陣陣,歡笑連連,不斷地感染著在場的每位觀眾。
回顧支教的五天歷程,支教老師和同學們從陌生到相知再到熟悉——從日常課程到課下互動,再到社團活動、敬老院之行。一路走來,老師和同學們經歷了酸甜苦辣,也都從中得到了成長。馬佳昆在支教活動的最后一天說:“我想給我們班的孩子們上好最后一節文學賞析課”,體現大家時間短暫但感情深厚的依依不合。劉美娟上完硬筆書法課后說:“同學們上課都很認真,一筆一劃地書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與專注”,教學相長,行為世范,感悟到做老師的不易和育人成才的成就感。
閉幕式的最后,學院黨委書記林剛、副院長宋煜和附中隗合春校長等領導為夏令營期間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頒發了榮譽證書,在陣陣掌聲中,為期5天的夏令營支教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計信學院“傳中華文明·做綠色使者”實踐團:品味中華文化,傳播綠色理念
7月12日,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傳中華文明·做綠色使者”實踐團滿載著喜悅與感動,順利結束了此次實踐活動。
在本次實踐活動過程中,實踐團不畏酷暑,先后前往中鐵建設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和刺猬河進行調研和考察,在偉業嘉園社區學習剪紙并調研傳統文化的傳承,參觀首都博物館;同學們既感受了“鐵道文化”的精神,又領略了我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品味了地道的老北京民俗,更是學習了傳統剪紙藝術,傳播了綠色出行的環保理念,調研了居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看法。五天的實踐活動雖短,但是同學們收獲頗豐,在每日的總結交流會上,大家各抒己見,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與全體成員進行分享,每個人都從不同視角對“傳中華文明,做綠色使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經過同學們不斷的反思與提煉,最終形成了以“傳”為主,以“做”為輔,“一學一做”相結合的團隊精神;同學們認為,在此次實踐活動中不只是收獲到了珍貴的友誼,更是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鍛煉了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增加了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加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將把“傳中華文明,做綠色使者”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為發揚傳統文化,保護地球家園做貢獻。
計信學院實踐團真正深入基層開展活動,讓同學們深入社區、企業,品味中華文化,傳播綠色理念,響應了學校“青年服務國家”的口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接近尾聲,但“傳中華文明,做綠色使者”的使命才剛剛開始,傳播文明與環保的號角已經吹響,相信同學們定能不辜負學校的期望,在日后繼續弘揚實踐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不斷努力。
商學院“關注民生熱點·投身社會服務”實踐團:關愛弱勢群體,增強社會責任
火熱的七月,商學院“關注民生熱點·投身社會服務”實踐團帶著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了解社會,深入社會,開展調研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
實踐團成員們前往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賈河村街道以及偉業嘉園社區分別對其中老人的養老問題進行了調研。通過這兩個調研活動,同學們鍛煉了課外實踐能力的目的,并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為社區老年人傳遞聲音,踐行青年服務國家的理念,為基層群眾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到公司進行社會實踐是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檢驗自我的最佳途徑。實踐團成員們來到了北京市房山區中國移動分公司進行了實踐活動,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同時提高了大家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團還到了養老院與兒童福利院,為老人和孩子們送去愛心物資,還與他們進行了交流互動。通過活動,實踐團成員們表示陪伴老人和關愛兒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更好地傳承下來,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建立和諧友愛的社會!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感到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大家表示回到學校后會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