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公布第十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首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的通知》,我校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溫變英教授獲評第十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馬克思主義學院王魯娜教授獲評首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是北京高等學校市級質量工程項目的重要建設內容,旨在通過資助在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名師,開展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研究,并進一步發揮示范作用。自2003年開始評選以來,學校共有14位教師獲此殊榮。2017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首次評選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學校1名教師在首屆評選中獲此殊榮。
學校將以此為契機,通過對獲獎教師先進事跡的宣傳,積極發揮教學名師獎及青年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的示范引領作用,完善鼓勵教師特別是高水平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實落實教學中心地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校本科教學質量。
溫變英教授先進事跡:
溫變英,女,1964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 溫變英教授自1984年入職教師這一行以來,始終以教書育人為使命,30余年來從未動搖,也絕不懈怠。多次榮獲學校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就業貢獻獎、優秀科研工作者,并且被評為2011年度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她勇于擔當、高度負責,作為系主任秉公正派,科學組織教學過程,帶領全系教師共同努力,使“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獲評校級示范專業,主編的本科生教材《高分子材料與加工》獲評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編的研究生教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術》填補了本專業歷史上編寫研究生教材的空白。她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大膽讓他們承擔主要教學工作,并通過邀請名師來校傳授教學科研經驗,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特別是在學科評估、示范專業建設、一流專業遴選等過程中,溫變英組織教師加班加點整理材料,多方協調聯系上下級、用人單位和學生,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順利完成了任務。
在教學工作中,溫變英勇挑重擔,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力求將最新科研成果介紹給學生,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得當、成效明顯,每學年都超額完成教學任務,學評教成績名列前茅。她主講的《聚合物加工原理》課程被評選為學校的示范課程。溫變英注意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采用社會調研、組織專業知識辯論賽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延伸到社會,數年堅持,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溫變英積極投身于科研,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在高分子導電、導熱、電磁屏蔽等功能復合材料、生物基塑料及綠色復合材料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已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項,連續6年學校考核優秀。
溫變英愛生如子,甘為人梯,奉行“一日為師,終身責任”的理念,既嚴格管理又悉心呵護,積極為學生介紹工作,為學生做考研或出國咨詢、寫推薦材料,為已經畢業的學生解答工作和技術上的問題,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
王魯娜教授先進事跡:
王魯娜,女,1974年10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帶頭人,北京高教學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會常務理事。
王魯娜于1999年于北京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后入職我校,至今已近18個年頭。18年間,王魯娜始終堅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崗位,以德育德、以行導行,著力打造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以豐富生動的理論課堂吸引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內容抽象,要講好很難。王魯娜在教學過程中深入鉆研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的教育和引導,通過課堂討論、主題演講、話劇表演、課題展示等方式,讓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她執教的課程歷年學評教成績均為優秀,編寫的教學案例獲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學案例獎,她本人也獲得了北京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學校本科教學優秀一等獎,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