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7日、29日,致知學堂第二十講、二十一講、二十二講在良鄉校區報告廳進行。
22日晚,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大學與企業繼續教育聯盟發起單位代表馬德富,以“大學生如何職業規劃、投資高價值的人生”為主題,為同學們深入講解了大學生應如何成就高價值的人生。他結合自身經歷,從陽光心態、清晰目標、要事第一、終身學習、持續行動等五個方面為同學們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應用技能并努力付諸于實踐,同時在課外廣泛閱讀,積累自身知識財富。只有提高自身效率,才能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27日晚,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魯娜教授,以“從《共產黨宣言》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主題,給同學們多角度地解讀了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王教授采取倒敘方式,首先全方位描述了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共同富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五個新時代關鍵詞,引領同學們追溯初心;隨后為同學們講述了《共產黨宣言》的發展歷程,回望馬克思與恩格斯170年前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預見,分析其人民立場以及對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揭示。她認為,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希望同學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戮力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29日晚,我校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董華峰,以“視聽隱喻——我們如何看電影”為主題,帶領同學們發現蘊含在司空見慣的視覺現象和故事形式背后的豐富內涵及深廣隱喻。講座中,董教授以當下熱議和歷史認可的一些典型影視文本為例,從視聽文本的符號表征和敘事方式切入,剝開影視作品光怪陸離的外衣,引導同學們把“看”電影從一種被動的接受行為,變成主動的意義生產行為。她希望這些能夠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的視頻拍攝、制作過程中從自發走向自覺,從一般表達轉為有意識表現,有所裨益。
講座結束后,記者進行了隨機采訪。新聞171的周麗娜表示對馬德富的講座深有感觸:“聽了此次講座,感覺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學到了很多時間規劃的方法,希望自己能按照自己的規劃不斷進步。”來自注會173的劉載泰表示道:“聽了王魯娜教授的講座,我深入了解學習了十九大報告,感受到了我們國家在黨領導下的發展變化。我希望自己能夠盡一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聽了關于董華峰教授的講座,商務171的孫一鳴興奮地說:“通過講座,我了解到了好多關于電影符號背后的含義,這讓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對電影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本學期致知學堂共舉辦講座5場,名家大師為同學們講述了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文化內涵,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結構,廣受好評。讓我們共同期待下學期的致知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