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院貿易系主任、黨支部書記、國貿教研室主任朱振榮老師1992年來校工作,至今已經26年了。她始終堅持在教學一線,全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和帶領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學科競賽;她連續擔任班主任15年,所帶班級曾獲市級示范班集體、市級先進班集體等榮譽稱號。她還兩次獲評學校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朱老師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
“讓學生感受到學業導師在身邊”
大學畢業后,在父親的滿心期待下,朱振榮老師走上了大學老師的崗位,這一干就是26年。目前她主要研究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法、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經貿英語精讀等課程。在她看來,堅持上好每一節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她仔細準備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悉心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認真審閱同學們上交的作業、論文。學評教成績優秀是學生們對朱老師教學工作的高度肯定。
為了更加便捷地給兩校區的學生答疑解惑,朱老師設立了“學業導師約談制度”。當學生遇到學習疑難困惑時,可直接與學業導師預約時間,學業導師將赴約定地點為其答疑解惑。談起設立這個制度的初衷,朱老師坦言:“每當學生需要面談時,我就如約前往,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學業導師在身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朱老師發現學生普遍使用微信進行聯系,于是按年級建立了學業指導微信群,以便隨時推送學業指導資訊、及時回復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學生紛紛響應入群,在學生眼里,這是學生和老師聯系的渠道,不僅能幫助解決他們一定時期的學業問題,而且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在反映意見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建議。國貿15班的班長張凡告訴記者:“朱老師堅信細節決定成敗,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反復督促和親身指導學生。她也樂于鼓勵學生,是大家的朋友,相處起來輕松而愉快。”
教書育人不僅教課本知識,朱老師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實踐能力。對于有想法且勇于嘗試的學生,朱老師總是全力支持。她曾帶領幾名大二學生成功申請了2018“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目前同學們已完成兩篇中巴貿易的相關論文并順利通過審核即將發表。朱老師對這幾名學生贊不絕口,“我的學生又做到了當年我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很厲害!”
朱振榮老師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國際商務談判精英賽、國際貿易知識競賽等學科競賽,并多次榮獲優秀指導教師。在她看來,學生參加比賽能夠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激發創新潛能。值得一提的是,由她擔任指導老師建立起來的學生社團商務談判隊,至今已經9年了。朱老師回憶起九年前的那一天,一位學生懷著滿腔的熱情找到她,希望得到她的支持建立商務談判隊。朱老師被她的精神所打動,同意了請求。自那時起,朱老師便陪伴著商務談判隊不斷成長,如今社團已發展成為優秀的社團“模擬商務談判協會”,在剛剛結束的“法大杯”2018未來國際商務談判精英全國賽中榮獲兩項二等獎。朱老師感慨,“作為這樣一個團隊的指導老師,我覺得是一種幸運。”在商務談判隊看來,“朱老師更像是一個強大的后盾,一個始終矗立著的精神支柱,見證著商談隊的薪火相傳,指引著同學們前進的方向。”
“老師要多傾聽學生的心聲”
15年的班主任經歷讓朱振榮老師對教書育人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朱老師談到,給學生上課更多的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學會了、弄懂了,擔任班主任則要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班級和社團工作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作為老師不應高高在上,而要多多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正確的引導。
談起做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感,朱老師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匯成同一個班級,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爆發出驚人的潛力,那種感覺真的很棒!”國貿111全英班在準備申報市級示范班集體材料時,恰逢朱老師遠在愛爾蘭考克大學訪學四個月期間,為此她專門在異國他鄉拍攝了一段短視頻為同學們助力。在朱老師看來,盡管不能現場和同學們一起為參選做準備,但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為學生加油鼓勁。功夫不負有心人,該班在朱老師的帶領下,憑借平時扎實的積累和充分的準備獲評為北京市示范班集體。回憶起獲獎班級,朱老師現在依然興奮和自豪。
隨著與學生不斷接觸,朱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也更多,一旦獲悉哪個學生生活困難,誰學業上有了問題,她會予以關注,并適時伸出援助之手。有一名國貿專業的學生考取了京外高校的研究生,學習過程中卻遭遇學費窘境,于是求助朱振榮老師。她在了解情況后,委婉地以“借”的名義對那位學生進行了資助。如今已碩士畢業三年的學生成為一名律師,就在前不久的教師節,朱老師收到了他的節日問候。這名學生表示,近期來北京看望老師并順便將學費還給老師。說到這里時,朱老師眼睛濕潤,欣慰地說:“這個學生本就是個很感恩的孩子,幫助這樣的孩子是很值得的!”
常年與年輕人相處、交流讓朱老師更加積極樂觀。她自稱是個“永遠長不大的人”。為學生付出了最多的時間與精力,同時也獲得了最多的成就感,并被學生們的青春熱情所感染。
“堅持干一行愛一行”
朱振榮老師也努力堅持做科研,她主編、參編書籍10余部,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EI收錄3篇,CSSCI收錄4篇,參加國家級、省部級、校級課題20余項,曾榮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獎三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此外,獲學校教育創新標兵一等獎、學校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
站好三尺講臺教書育人的同時,朱振榮老師積極承擔社會服務的工作。她擔任國貿教研室主任已有8年時間,與專業教師一同努力做好專業建設工作,努力推動本科教學改革,制定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培養方案。身為有著多年教研經歷的教師,朱老師承擔了指導新進教師“傳幫帶”的任務,傾囊相授自己的經驗,讓新教師們少走彎路。與朱老師同小組的邸玉娜老師十分認可這樣的模式,她表示:“傳幫帶制度幫助新入職的老師更快地融入集體,切實解決了年輕老師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惑,有力促進了愛崗敬業、團結互助等美德的傳承,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道德、業務標準及奉獻精神。”
朱振榮老師目前還擔任貿易系黨支部書記,她不僅以優秀黨員的要求約束自己,也用行動帶領支部的黨員教師們一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夯實理論根基,指導教學科研實踐。有著英語專長的朱振榮老師還積極參與學院的外事工作,多次參與留學生面試、外事交流等。當記者問朱老師承擔這么多的工作是否會覺得很有壓力,朱老師微微一笑,說:“壓力肯定是有的,時間就那么多,只要合理安排好,全心投入每一件事情就能高效完成工作了。”在朱老師看來,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既然承擔了,就要做好,這是她26年來一直堅守的職業信條。
朱振榮老師26年如一日地用最真切的行動詮釋著教書育人的責任,用陽光積極的心態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同事、學生。現在她仍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26年前的初心,用自己的人生來書寫“師道”二字,樸素地解讀師者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