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大學英語研究會、北京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發展中心、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我校外國語學院共同舉辦的2019年北京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在阜成路校區召開。會議以“守正 創新 融通 共進”為主題,探索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如何堅守本質,并在砥礪前行的征途中不斷創新。我校副校長謝志華教授、北京市教委高教處處長劉霄、北京市高教學會大學英語研究會理事長張文霞教授、北京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張喜華教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副社長葉青出席會議。
開幕式上,謝志華副校長致辭,他代表學校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歡迎,介紹了學校的歷史和現狀以及近年來取得的可喜變化。他高度肯定外國語學院3年內取得2個碩士點、4年內增設2個本科專業的跨越式發展以及大學英語十級分級教改方面取得的成績,同時分享了自己對文字語言的深刻理解,談了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期望。
張文霞教授對會議主辦方表示感謝,傳達了新一任大學外語教指委對大學外語改革的期盼和要求,強調聚焦“金課”,要求大家將已有的資源利用好,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分級教學,助力大學英語改革,培養出“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外語人才。葉青副社長表示目前外語教學正在面臨著如人工智能等諸多挑戰,希望能與在座各位深化合作,共同面對,再創輝煌。
北京師范大學武尊民教授做了題為“基于標準的英語學業質量測評、分析與反饋”的報告,武教授帶領其團隊參與完成了由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她從標準、內容、功能等方面全面介紹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通過運用翔實的案例,分析測評結果,聽取反饋意見,論證該量表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張喜華教授對北京市教委對市屬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發展事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她總結了過去一年中心開展的各項工作,匯報經費使用情況及取得的豐碩成果,重點介紹了跨文化論文集出版、市屬高校跨文化口語教學團隊建設、數字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及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的成功舉辦和產生的積極影響。
我校外國語學院院長劉紅艷教授以“多模態理念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十級分級教學改革實踐”為題,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模式的“五條主線、十級分層”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分層級培養模型,提出融合教育和人文技術教育的理念,著重闡述了多模態理念指導下我校“互聯網+”貫全程的大英分級教改實踐,演示了“三多”互動實驗室和VR商務英語虛擬互動實驗室在英語教改中的運用,分享了大學英語尋求國際項目支持和合作的嘗試和期望。楊雪瑩老師從主題、呈現、輔助、反饋四個方面,談了多模態理念在我校大學英語1-4級教改實踐中的運用和體會。
湖南農業大學王帥針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困難,分享了運用“詞達人”學習平臺解決詞匯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方法。華北電力大學張倩從課程教學指導思想、定位與目標和課程教學內容、評價與測試以及課程教學拓展三個角度,匯報了華北電力大學大學英語教改的基本做法。外教社宗政從we learn, we write, we test, we research, we develop等角度出發,介紹教、學、測環節數字化平臺的運用。
匯報環節后,張文霞教授、張喜華教授、葉青副社長共同啟動第十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大學英語組)北京賽區比賽和第二屆“外教社杯”北京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兩個大賽的承辦方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田麗麗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副主任嚴姣蘭分別發言,對各兄弟院校發出熱忱邀請,歡迎大家參加大賽。
在認真聽取各校專家所做的教學改革報告后,劉霄處長做總結發言。他肯定了北京市各高校在外語教學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在智能化時代背景下,如何教好外語和第二外語、第三外語進校園的趨勢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他表示北京市教委高教處將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各高校工作,助力提高北京高校外語教學質量和外語教育發展。
本次會議規格高、參與廣。圍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獻言獻策、融通睿智,與會人員受益匪淺。會議進一步宣傳了我校大學英語十級分級改革的成績,擴大了我校的影響力,加強了北京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的聯系和溝通,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協同創新、協同發展、協同育人。
我校教務處副處長王擎、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羅朝能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大學英語研究會常務理事以及來自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40余所在京高校的100多名院系負責人和骨干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