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與傳播方式的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與變革的今天,提高教育質量,重要手段之一在于提高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應我校邀請,11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程建鋼教授在阜成路校區三層報告廳作了一場“數字校園建設的理性思考與數字化學習環境研究進展”的主題報告。報告會由學校黨委副書記盧思鋒主持。學校黨委理論中心組、中層正職、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以及各單位信息員約100人參加了學習。
程教授從五個方面深刻分析了高等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教育教學信息化面臨問題與挑戰;數字校園的研究、規劃與設計;積極倡導一體化學習環境的構建與應用;精品課程建設與教育信息化的思考;網絡教學資源中心的構建與應用。
程教授說,近代教育的發展受到傳播與通訊技術的影響,信息技術與傳播方式的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他還就教育教學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及挑戰展開論述,在教育資源建設中,領導是關鍵、管理是保障、專家是核心。他介紹了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六大舉措、七大系統、九大目標、十組數據。對于數字校園的研究、規劃與設計,程教授舉出實例,講解了數字校園概念與內涵、2003年提出5E架構、5E 系統、2004年基于知識管理的5E架構、規劃與設計5個方面的內容。報告還對提高教育信息化質量、建設精品課程和教育信息建設中易出現的問題、陷阱作了講解和提示。
程教授積極倡導一體化學習環境和網絡教學資源中心的構建與應用。他總結到,要科學地制定數字校園規劃、設計與實施方案,率先深化教學與教務管理信息化;從領導、到管理部門和一線教師,從根本上重視教育信息化的“應用”與“評價”;加速松散耦合的教學與教學管理“一體化”環境的構建;構建國家極、省級和校級標準化的分布式優質網絡教學資源中心意義重大;以“精品課程”和“實驗示范中心”建設工程為契機,構建先進的“課程/實驗/教師”“動態虛擬網站集”等網絡教學環境,深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于多媒體與豐富的電子資源,認真開展課堂面授教育的教學設計;基于網絡學習支撐環境,輔助面授教育,特別是提供基于活動的協作學習,真正意義上開展研究型教學改革。
特別提示:在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普及化轉型的新階段,為了全面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正確把握大眾化、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深入探索、研究并解決制約學校進一步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課題,努力創建和打造一個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和諧的領導班子,以班子和諧帶動校園和諧,已經成為推進學校事業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高校領導干部如何更好地學習十七大精神,提高學習貫徹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黨委理論中心組如何針對學習內容,不斷創新學習形式,提高學習質量?這是擺在高校領導理論學習面前的現實問題。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理論學習,積極探索和創新理論學習的模式,注重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學習現代化建設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必需的各種知識,堅持把學習理論、思考問題、推動實踐、創新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理論學習開闊了領導干部的視野和眼界,優化了領導干部的知識結構,更新了領導干部的教育觀念,進一步提升了治校理教的能力,努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創建首都文明和諧單位,為更好地謀劃學校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提供了思想組織保證。
相關鏈接:
程建鋼教授:工學博士
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兼電教中心常務副主任;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位委員會會員
科技部“十五”、“十一五”教育軟件專家組組長;
“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協會”常務理事;
“全國多媒體軟件大獎賽”專家組副組長兼高教組組長。
1982年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碩士學位,1995年獲博士學位,1996年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致力于教育技術與教育軟件研究,負責教育技術學學科研究生培養與學科建設工作。
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以及50余項縱橫向科研課題,近5年來累計獲得科研經費約四千萬元,獲國內外獎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和EI檢索論文28篇。
所領導的教育教學信息化研究團隊有50余名專職科研人員,其中研究生以上畢業的有35人。是全國從事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研究的最專業化和實力最強的團隊之一。所主持的“清華教育在線”系列平臺軟件在國內160多所大學應用。
研究方向:
“數字校園理論與實踐(數字校園的研究、規劃與設計)”
“網絡教學理論、模式與系統構建”
“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知識管理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