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學聯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落下帷幕。此次競賽中,我校兩項科研作品入圍全國決賽,并紛紛榮獲三等獎。我校榮獲全國優秀校級組織獎。
我校入圍全國決賽的兩項作品是:高曉文同學的《股指期貨對我國理財市場的意義及可行性研究》和李紫微同學的《高效合成化學品的新途徑——微波對化學反應的非熱效應》。
據《股指期貨對我國理財市場的意義及可行性研究》的作者高曉文介紹:本次作品的設計思路是在股指期貨在中國試運行的前提下,結合投資組合和股指期貨套現保值規避風險的理論,運用模擬滬深300指數和股票現貨組合的真實數據,有效地構建一款有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組合的理財產品,力圖通過該產品的模擬收益分析來揭示股指期貨對于豐富的我國理財產品市場所起到的積極意義。
而這個思路的來源是從平時的課堂中所做課題里得來,從去年4月份左右,高曉文接到有關這個項目的通知時,就著手開始準備,在這個過程中,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她并沒有參加過這種全國類的比賽,比賽經驗并不豐富使她一開始的路走的并不通暢,她說:“這真的要感謝葛紅玲老師,是她經常把我叫到家里給我指導論文中的措辭,雖然在作品的署名并沒有指導老師的名字。”高曉文回憶說:“在初選后的北京市一等獎項目答辯時,我對自己的表現并不滿意,突然覺得自己的作品基礎環節薄弱,有了危機感后,我重新計算,收集數據,將展出作品中的數據更新到2009年。”“對于這次比賽”,高曉文微笑著說,“我覺得身上扛著學校來參加全國競賽很光榮!”
李紫微同學的《高效合成化學品的新途徑——微波對化學反應的非熱效應》主要用于化妝品中香精成分的合成。傳統的香精合成方法需要大量時間,這就大大加大了生產成本。他注意到這一現象:微波可以大大提升化學反應速率。他從這一小的切入口進入,慢慢地發現其中龐大的奧秘,并且確定以后的使用方向是用于工業生產。
每個參賽者的背后必然都是艱辛的。李紫微回憶說:“曾經有一個難點自己想了很久卻不知如何解決,最終在一次午飯時間突然想出了解決辦法。”對于這次“挑戰杯”比賽,他自己總結說:“這個競賽方式很好,可以與所學的課程相結合,非常有助于專業課的學習,并且可以提前體會到大四畢業論文的準備過程,覺得自己收獲非常大。”
據悉,本屆“挑戰杯”為歷年規模最大、參與層次最廣的一屆,共有內地432所高校的1106件作品、港澳地區的15所大學的53件作品進入全國決賽。我校校團委對此次比賽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層層選拔,最終選派12件作品參加北京市比賽,并挑選出兩個一等獎項參加全國決賽,取得優異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