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聲……笑聲……掌聲……
柔和的語調中理精辭美,優雅的舉止流溢著知性的光輝。
誰說思想政治課枯燥乏味?誰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艱澀難懂?3月30日下午,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賈鳳姿教授短短一節課竟響起10余次掌聲。
在大連海事大學,賈鳳姿的課一直呈“爆棚”狀態,強烈吸引著廣大學生。
真情傳播真理
教書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育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賈鳳姿
2009年教師節,大連海事大學舉行“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大學教師”報告會。賈鳳姿教授的演講感動了所有人,校長王祖溫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大連海事大學是中國航海家的搖籃,該校辦學的一個宗旨是:“待生如子、愛校如家”,倡導教師做一名卓越的大學老師。賈鳳姿正是一個以“待生如子”的大愛鑄造師魂的卓越教師。
賈鳳姿已有28年教齡,她承擔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國際交往禮儀等課程。她是遼寧省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是海大教學質量免檢教師,也是該校“人氣”最旺的思政課老師,因為選她課的學生太多,她的課經常“爆棚”,學校只好一次次把教室換大,還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
思政課是大學生的基礎課,也是傳播黨的理論,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辯證思維方式的主陣地,其教學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興趣和效果。如何讓思政課吸引人?如何把握時代特點,根據大學生成長規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賈鳳姿一直努力探索著這一課題。
賈鳳姿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思政課密切聯系實際,絕不做空洞的說教。面對學生提出的分配不公、貪污腐敗等現實問題,賈鳳姿總是先直面這些問題,再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化解學生心中的疑惑。
記者聽了賈老師講授的一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講授的是意識的本質。“大家說網上那個‘犀利哥’帥不帥?”賈鳳姿的問題一拋出,馬上引起學生熱議,有女生說“帥”,也有人反對。賈鳳姿笑了:“其實這就是‘存在與意識’關系在生活中的體現,對同一樣客觀存在可以有不同的意識表現。”接著,她從“人生的價值”這一角度進行闡述,學生對“犀利哥”現象有了理性認識。這就是她常用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政課教學方法之一。
賈鳳姿每次上課前都要認真備課,盡管她對這些課早已爛熟于胸。她的課信息量大,知識前衛,她常為一個知識點反復查證。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時空觀”時,為講好時間、空間相對性問題,她以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例證。為搞清楚狹義相對論,她到物理系聽了20多節課。為把課堂教學與課下實踐結合起來,賈鳳姿還在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登沙河鎮專門建立自己的聯系點,既是自己的科研基地,也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教育的基地。
就憑著這股認真勁,她把枯燥乏味的思政課講得生動活潑,她的思政課成了大連海事大學的招牌課,成了“最迷人的課”,也成為學生最搶手的課。2009級研究生劉思的一個學妹為了選到賈老師的課,專門跑來請她幫忙;人文2006級的寧卉從大一選到大三才選上她的課。一位畢業生在校園網上留言:“大學四年沒能選到賈老師的課,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一位叫喻潔潔的學生在文章里說:“我在理論課上從來都是‘蝸居’最后一排奮筆疾書趕作業,而現在我爭坐到前3排。一年半的時間才邂逅賈老師,我是幸運的。”“當時有同學感嘆:選了兩年才選上賈老師的課,很不解。現在更多的是震驚——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當賈老師洋洋灑灑寫下復雜的大學物理公式,當賈老師朗朗上口滿是文人墨客的名言,無限的好奇,讓人不禁想要走近賈老師的世界,去感受她堅持的力量。”
賈鳳姿常說,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思政課老師應該是學生人生的導師。
1995年末的一個大雪天,賈鳳姿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老師,我是劉志強,我從老家給您帶了點東西,您能否來火車站接我一下?”
劉志強家境貧困,身高不足160厘米,內向、自卑。如何培養他的健全人格?賈鳳姿在講授哲學原理時間、空間客觀性問題時有意進行引導。她說,人的身高是一種客觀存在,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但身材高矮與成就大小并無聯系,只要努力,矮個子同樣可以做出大成績。矮怎么啦?矮是精華的濃縮啊!世界上許多偉人是矮個子,如果找對象以高矮為條件,那將錯失多少機會啊!
那堂課結束,劉志強走到賈鳳姿面前說:“謝謝老師,您給了我信心和希望!”
從此,賈鳳姿有機會總會與劉志強聊聊。慢慢地,劉志強那躲閃自卑的目光里開始有了自信,而投射給老師的目光里則充滿感激。
聽說劉志強要給自己送東西,她火了:“我才教了你一個學期,就教會你送禮啦?”“……老師,您見面再批評我好嗎?”
迎著飛舞的雪花,賈鳳姿驅車來到火車站。
火車站廣場人跡寥寥,站在廣場中央的劉志強此時已成“雪人”,背上背著一塊匾,上面繡著四個大字:“翰墨奇香”。
原來,這書法是劉志強在老家縣城一個書法家的門口站了3天求來的;上面的字是他母親趕了幾天幾夜一針一線繡上去的;那粗糙的鏡框是劉志強和父親精心制作的;為使鏡框玻璃不破損,他背著它在火車上站了一天一夜……
震撼,感動,誤解學生的愧疚,頓時齊聚在賈鳳姿心頭。那個雪地里挺直的身影從此定格在她記憶里,學生的這份禮物是對她教學生涯的最高褒獎!
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
教師不單單是教書匠,還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賈鳳姿
3月29日晨,大連海事大學升旗儀式現場,記者遇見一個叫金帥的學生。問及有沒有聽過賈鳳姿老師的課,他答:“聽過啊,很喜歡!”
喜歡,是因為她的課能入耳、入腦,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學生小耿一度癡迷佛教,有些消極避世,產生退學出家之念。賈鳳姿發現后,就跟他談心,從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個人發展等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她還專門開設“哲學與宗教”和“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的討論課,鼓勵小耿給同學講授“人的價值和本質”。小耿認真備課,深入思考,開始認識到宗教的博大精深,但消極避世并不可取,逐漸打消了出家的念頭,并喜歡上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大學畢業后考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生。
該校電子專業倆學生迷上了網絡游戲而經常逃課。賈鳳姿發現后,上課前總會到網吧把他們找回。學生很不情愿:“我媽都管不了我,你干嗎要管?”賈鳳姿說:“你媽離你太遠管不著你,在學校,我既是你們老師,也是你們的媽!”一次,兩次,無數次后,她的執著感動了兩位學生,他們終于從網癮中擺脫出來。
賈鳳姿真情傳播馬克思主義。在她的影響下,許多學生愛上了這門課,甚至決定改變志向,獻身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她帶的研究生中,已畢業的戴昕哲、袁銘、鄭靜、范昆都改變志向當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老師。目前在讀的劉建濤也改變了當公務員的志向。
促使劉建濤改變決定的是賈老師在他心靈上“精心施工”的結果。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來自河北邯鄲農村的劉建濤是個貧困生,他身上承載著全家的希望。為供他上學,父母用種地的微薄收入供他上學,弟弟初中畢業就去打工。2004年他考上大專,弟弟卻于次年工傷去世,2006年父親又撒手人寰。父親纏綿病榻時,他曾流露棄學之意。父親急了:為讀書,你背負兩條人命!不讀好書,你有何面目面對家人?
專升本,本升研,他孤獨地一路走來,2008年考進了大連海事大學。
入學不久即遇中秋。是夜,月未升起,馬列主義學院研究生宿舍已空了,劉建濤獨“霸”一室,盡“享”孤獨。
賈老師攜著一股春風打破他的孤寂:“中秋節了,來看看你,咱娘倆嘮嘮!”
第一次研究生和導師見面會,賈老師對他說:建濤啊,在這里你沒有親人,就把我當你媽吧!
望著氣度不凡、雍容華貴的“媽”,自卑感很強的他只當是城里人的一句客套,他哪敢有這樣的“媽”?!
其實,“媽”心里明鏡似的:這個學生的心靈有過創傷,要小心去修復。從此她就對他多了一份呵護和愛。
此刻,“媽”來了!給他帶來了月餅、蘋果和一個母親的愛。
陰冷的宿舍,此時已是春風撲面,賈老師拉著他的手噓寒問暖,劉建濤感到陣陣熱流從心底直往嗓子眼沖,那不輕彈的男兒淚已漫上眼簾……
導師陽光般的溫暖融化了這個貧困學子心中的堅冰,他開始感到,生活里不光有苦難,有辛酸,還有溫暖和愛。
受導師影響,一心想考公務員的他決定改變志向:當一個像老師一樣的思政課老師,并決定攻博。導師支持他的決定,把自己辦公室鑰匙交他讓他隨時去復習,還饋贈了他一臺電腦。
“咱老師不僅是我老師,還是我母親。我在邯鄲有一個母親,在大連也有一個母親!”劉建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動情地說。
在受賈鳳姿影響而決定當思政課教師的人中有一個人很特殊,那就是她的兒子楊馭越。從小到大,見那么多學生喜歡媽媽,夸贊媽媽課講得好,他卻未能感受。何時能在媽媽教授下聆珠玉,沐春風,一睹媽媽教書育人的風采?
機會在他考上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時降臨。
階梯式大教室里座無虛席,楊馭越選了一個角落坐下。媽媽一襲黑白相間的細花外套,一頭短發,氣定神閑地走上講臺。
嘩!
掌聲竟熱烈地響起!他沒有預料上課時學生會給老師鼓掌,可眼下同學確實用掌聲迎接媽媽。
媽媽的課講得真好啊!大教室里笑聲和掌聲此起彼伏。
“媽媽,你太偉大了!”課罷,他沖上去激動地對媽媽說。“你的課是我聽過的所有課中講得最好的!我將來也當一個像媽媽一樣的思政課老師。”
愛生如子
愛是教育的靈魂,為師之道須熱愛學生,猶如父母之愛子女——賈鳳姿
2009級研究生董君莉遺憾自己未能入賈門修業,一次在電梯里遇見賈老師,忍不住對她說:“賈老師,我崇拜你!”賈鳳姿做嚴厲狀:“不許搞個人崇拜!”
她的“不許”并不能制止學生從心底里對她的好感,在學生眼里,這種崇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那顆慈母般的愛心。
每學期新生上第一節課,賈鳳姿都會把手機和家里的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有什么問題你們隨時可以找我,我隨時為你們服務!”
于是她家的電話經常會響起,晝夜不絕。因此,凡是聽過她的課的學生都知道她的電話號碼。
一個母親節,上課前,賈鳳姿對同學們說:“今天是母親節,我給大家5分鐘,你們都給母親打個問候電話或發個短信吧。”一片噪雜聲中,賈鳳姿的手機短信信號頻閃:“母親節快樂!”幾乎所有學生也都給他們視同母親的老師送來了節日的祝福。
賈鳳姿幫助學生從來不圖回報。為貧困學生買回家的車票是常有的事情;常把貧困學生請來吃飯;幫畢業生就業;她教國際交往禮儀,為讓學生熟悉西餐禮儀,她專門聯系西餐廳,交不起錢的學生她就自己代付。
一次春節前她到學生宿舍,一學生正在孤獨地洗衣。“放假了,你為什么不回家過年?”學生答:“我家在廣西,家里經濟困難,往返一趟需要不少錢……”賈鳳姿立刻把兜里所有的300多元錢掏給了他:“錢不必還,快回家吧,孩子,你媽媽一定很想念你!”
愛,有時可挽救生命。
一個寒夜深宵,賈鳳姿在夢中被電話鈴驚醒。
“賈老師,我是楊某某,打擾你了,我只想說一句話,向你道一聲再見!”說罷,把電話掛了。
小楊是她已畢業的學生。講矛盾普遍性時,她說,世界上無時無刻不存在矛盾,要勇敢面對矛盾,科學解決矛盾。他不同意:“你說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真如此,何來‘世外桃源’?”
直到這門課結束,她也沒能說服他。
畢業數年再無聯系。此時他來電話就為了道別?該不會……她猛地驚悟,忙把電話撥回去。一次,不接;再次,不接;多次后,對方終于接了。
原來小楊畢業后舉債辦廠,可大批產品發到國外,外商卻以質量問題為由拒付貨款。他與外商約定談判,那一晚,外商卻沒來。
“你說過沒有矛盾的世界不存在,我現在信了。可是,面對矛盾,我卻無法解決,要不到貨款,工廠必定破產,債主已在逼債,活著已無意義,不如一了百了……”
她努力鎮定自己,力圖說服:“……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戰勝矛盾中取得的,你應勇敢面對,絕不要做蠢事……”
“所有成功都是在戰勝矛盾中取得的……”電話里,他反復沉吟、體味著她的話,然后掛斷電話……
數月后,她收到一個郵包,是小楊寄來的,里面是他生產的咖啡壺,內附一紙條:這是我機械化生產的第一個產品,寄給我敬愛的老師,留做紀念。
不用說,他已經走出困境。
卓越鳳姿
信仰科學理論,智慧人生擔大任;忠誠崇高事業,躬耕播愛育英才——王昭翮
賈鳳姿愛教書,愛學生,愛得癡迷。
1999年3月她做了右肺切除手術。為了徹底清除腫瘤細胞,醫生把她胸腔內的淋巴全切除了,此后她的免疫力非常低,動不動就會感冒。術后元氣大傷,連說話力氣都沒有,一句話都要分幾次說。這種狀況如何回課堂教學?領導和同事都勸她換個工作。但她卻執意不肯。
術前,她剛系統完成“國際交往禮儀”這門新課的講義,花了好大的力氣,若離開講壇,豈不白辛苦了!除了當教師,人生還能有其他選擇?在賈鳳姿看來,不教書,生命了無意義,與其讓生命長時間“冒煙”,不如短時間“燃燒”。
術后5個月,她拖著虛弱的病體重登講臺。這是怎樣的兩節課啊——每講一句話,每寫一行板書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當她在學生嘉許、感動、憐惜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中踉蹌走下講壇,嘴里吐出來的竟都是血水!
一堂課,她挺立著,堅持著。無論春夏秋冬,一堂課下來,她都是大汗淋漓,兩頰緋紅。因此,她每次上課都要帶個大茶缸,不停地喝水。
執著的信念,可貴的堅持,她挺過來了,一直堅持到今天。
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王昭翮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情講述賈鳳姿的事跡后,即興為賈鳳姿擬就一聯:信仰科學理論,智慧人生擔大任;忠誠崇高事業,躬耕播愛育英才。橫批:卓越鳳姿! (本報記者 葉輝 宋言榮 本報特約記者 吳琳)
新聞來源:《光明日報》2010年4月8日第1版
新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