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學校召開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上,譚向勇校長強調指出: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轉型,學校也必須加快由教學型大學到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型。
校長指出,學校近兩年來的發展思路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學校發展轉型”。核心是轉型。這不僅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更符合學校發展的實際。學校經過60年的發展在各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在新的歷史時期,每一名黨員和干部必須明確“轉型”是什么,為什么要“轉型”,并在深刻領會“轉型”內涵的基礎上指導日常工作。
校長指出,學校在“十一五”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把我校從教學型大學轉變成教學研究型大學”。從這個意義上說,“轉型”至少有四個方面重要任務:一是工作內容的轉型。我校將由單一的以教學工作為主逐步轉變為教學、科研和服務工作并重。說得再明確些,就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工作,嚴格說增加了職責,更強調學校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職能。我們對教師的考核標準和內容明確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個方面內容,這是保證學校順利實現轉型的最基本要求。主要是引導教師主動去做這三個方面的工作,這次績效工資制度的改革也是體現學校發展轉型的基本要求。由于專業的差異,各學院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三方面工作量之間的比例會不同,但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各學院要把這個工作做好,為學校發展轉型夯實基礎。二是管理體制的轉型。學校發展轉型要求干部制度要與之相適應,核心的內容是規范行政干部結構體系和推進學院“二級管理”。學校已基本理清行政管理機構和教輔機構,學院的設置也逐步到位。這些工作逐步到位后,重點要抓學院“二級管理”。學科建設在學院。為推進學院學科建設,人、財、物的管理也將逐步下放到學院。學院建設將是大學形成競爭力關鍵。三是資源配置的轉型。目前,學校形成兩個校區辦學的局面。學校戰略規劃上將以良鄉校區為主校區,目前正在啟動良鄉校區二期工程,將阜成路校區改造成為一個適合高層次人才培訓、科學研究、對外交流和技術服務的基地。學校要進一步加大校園環境整治力度,綠化校園,美化校園。成本核算也將逐步由學校為主導過渡到以學院為中心。四是思想觀念的轉型。對于一項事業來說最根本就是人,所以在這幾項轉型中思想觀念的轉型最重要。可以說,思想解放和轉型的程度,決定著每個人工作的力度和學校事業發展的進度。眾所周知,我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步發展,都是思想解放和轉型的直接結果。學校各項工作要實現轉型并取得快速發展,每個黨員和干部必須在更高層次上審視自我,率先從思想上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才能實現工作中的新突破,確保學校發展轉型的實現。
校長強調,學校之所以選擇加快由教學型大學到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的道路,至少也有四個原因:第一,轉型是大學的職責要求。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大學必須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推廣)。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學生培養的目標是增加知識、培養能力和增強社會責任感。但人才培養僅靠教學是不夠的,教師只有把科研做好,才能提升學術水平,才能講好課。學生只有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才能培養能力。師生只有通過與社會實際、產業實際相結合,才能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對于我們學校來說,既要做好教學工作,同時也要把科研和服務社會的工作做好。實際上,我校在60年的發展中,科研和社會服務也是很有成就的。目前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二,轉型是大學之間競爭的需求。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大學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校要在競爭中不斷前進,就必須轉型,在重要的指標方面挖掘潛力。大學排隊的指標主要有: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聲譽等,我校在近幾年的排名大體在220位上下,我校的社會聲譽是很好的,學生培養情況也不錯,那么我們的那些指標差呢?就是科研指標低。如果科學研究上不去,將嚴重制約學校今后的發展,轉型就是一句空話。第三,轉型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需要。當前,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以前,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矛盾是在校生規模小,招生數量少,規模擴大后辦學條件不足。經過擴招和良鄉校區建設,這一矛盾已經解決,今后要轉向以提高辦學質量、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為主,注重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和效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只有這樣,學校才能逐步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第四,轉型是師生根本利益的需求。切實保障師生的根本利益,讓師生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這是學校黨委的工作目標。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讓學校可持續地發展起來。目前,我們的優勢和劣勢都已很明白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發揮優勢,擺脫劣勢,力爭在未來十年的發展中達到本科生12000人左右,碩士研究生250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500名左右,科研成果豐碩、人才培養上臺階,實現由教學型大學到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師生的根本利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