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匆匆地半年過去了。當記者見到物語流思代表隊的隊員們時,只感覺他們是一群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而無絲毫凌厲之氣,可是珍藏的照片卻忠實地記錄了他們半年前在第一屆首都高校物流設計大賽上的颯爽英姿。
第一屆首都高校物流設計大賽由北京市教委發起主辦,北京工商大學承辦,共有來自北京市的20多所高校的51支隊伍參賽。物語流思隊經過激烈拼殺,最終闖進決賽,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精英團隊:英雄識英雄 惜英雄
物流設計的綜合性很強,僅憑一個專業的知識很難把它做好,這就要求參賽隊員不僅能夠將本專業的知識掌握并熟練應用,還得找到對比賽有用且有實力的其它專業的隊友,無形中增加了參賽的難度。不過這對物語流思隊的來說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他們的隊員不僅在比賽前就早已通過校園活動相識,而且都具備相應的資格與實力。其中:隊長李星辰,物流專業,原商學院電子部副部長;王思,物流專業,原商學院學生會副主席;法延林,物流專業,原商學院新聞部副部;王陸意,電器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現校團委學術實踐部部長;洪云枚,注會專業,現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常務副部長。當真是英雄識英雄,惜英雄。
“甲流病號”:逼迫自己 激發潛力
順利的組隊,不意味著比賽的輕松。據隊長李星辰的回憶,當時由于他們剛上大三,物流的專業課還沒開太多,而王陸意與洪云枚的專業課也遠沒學完,就經常感覺所學知識入不敷出,感覺就像逼著自己問問題,經常去向老師求教。而且由于當時全隊的隊員都擔任著學生干部要參加各種會議,再加上學習的因素,使得他們白天基本上沒有時間在一起探討問題、制定方案,無疑為他們的備戰過程增加了困難。
幸運的是,由于學校的重視,在提交方案前的關鍵一個月里,學校為我校參賽的三支隊伍提供了專門的住處來為他們提供方便(另外兩支是遠景國際隊和竹蜻蜓小組),解決了物語流思隊的當務之急。巧合的是,當時正值甲流蔓延,他們的住處正好和隔離被疑似為甲流患者的同學的隔離區在同一棟樓。以至于他們在告知同學自己去向時,都笑稱自己是甲流患者,被隔離了!
不過即便這樣,他們的時間仍相當緊迫。據法延林說,即便這樣他們當時一般研究方案也都是在晚上11點之后,午夜3點前基本沒睡過,“算到了周末也沒人回家,窗簾一拉,就沒了白天黑夜。當時大家都很投入,時間的概念已經非常淡薄。”。
決賽前,學校還專門組織了老師對他們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強化了他們的專業知識。就這樣,他們在辛勤的工作中,也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入的領悟,“就像我們幾個學物流的,剛開始時其實對物流并沒有什么概念,這參賽的過程相當于讓我們提前自學,不僅印象極深,對物流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隊長李星辰說。
與此同時,在這忘我的工作中,他們也由最初的相識而相知,由始的幾句討論到后來的無話不談,他們已經變成了親密的兄弟姐妹。在他們的照片中,有一張是記錄他們一起工作室情景的,充滿了認真、甜蜜的氣氛。他們回憶那段生活,用了三個字評價:奮斗、幸福、快樂。
沖進決賽:不計結果 不留遺憾
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幸福的豐收。最終,一份長達100多頁的參賽策劃在他們無數次的學習設計,再學習再設計中被設計了出來,回報了他們的辛勤付出。“當時感覺就像出了本書,100多頁!太有成就感了,交上去之后也就沒想什么結果,已經不在乎了。”“剛開始一兩天的時候可能還想結果,后來努力過了也就不會了,就剩興奮了。”回憶當時情景時他們如是說。在這種心態下,無論是來自同校的另外兩支代表隊還是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名校的代表對都沒有對他們造成太大壓力。“已經不關心其它的對了,做好我們自己就行了。”“我們是第一個開設物流專業的學校,怎么會比他們差。”
不過在決賽的答辯過程中,面對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眾多教授,還是讓他們好一陣緊張。“當時也是挺緊張的,不過上臺就沒事了,畢竟努力了那么多,底氣也足”代表全隊進行作品介紹的王思如是說。答辯時,口才較好的王陸意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當時我們每一個人的發言到最后都是由王陸意接過去,再說一通”。而王陸意對自己當時的這個角色則給了一個幽默的解釋的:“忽悠嘛。反正碰見沒準備的問題,就不斷地說,最后繞的自己的話上來。都走到這了,一定要把自己做的說出來,就那么幾分鐘機會,要多展現一下嘛。”
緊張的答辯,他們成功地展示了自己,沒有留下絲毫的遺憾。最后那第二的名次固然讓他們興奮,卻也沒那么重要了。
家,因比賽成立 卻不會因比賽而終結
用他們的話說,物語流思就是一個家:王思的思路清晰,和他一起做事感覺心里有底;王陸意思維敏捷,有了問題有他在就感覺特放心;李星辰就像一個全能戰士,什么都會(自我評價為打雜的);法延林踏實努力,讓人信賴,有他你就感覺背后有人;而洪云枚就像一個家長,領著這一群孩子(因為這位同學臨時有事,未能接受記者的采訪,甚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