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校長譚向勇與學校11位教學單位的院長、主任一起座談,經濟學院院長楊德勇、商學院院長楊有紅、法(馬)學院院長李仁玉、外國語學院院長楊懷恩、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沈毅、計算機與信息工程院院長劉載文、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張力、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徐寶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許國志、體育與藝術教學部主任顧紅、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甘亞平,學校辦公室主任吉濤等參加了會議。會上,校長指出,學校“三步走”發展戰略已經明確,各院系要緊緊抓住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有利契機,理順學科體系框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配置人、財、物,集中精力實現學院的內涵發展,腳踏實地提高學院整體水平。
校長強調,學科建設是學校長期的核心工作。近階段工作進展良好:增至1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新增3個本科專業點;科研經費實現大幅增長;年輕教師展現出較大的潛力;雙聘院士增強了食品學科的實力。學科建設首先要有好的體系,主次分明;其次是有深刻的內涵,強者恒強。各院系必須明確自己的學科特色是什么,院長的首要職責是把學科建設搞好。
校長指出,制定“十二五規劃”是本學期的重點工作。學校要有一個整體的“十二五規劃”,但需要系列子規劃和各學院的規劃予以支撐。各學院要明確未來5年的工作思路,其中包括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科研水平的提高、國際交流開展等。學院的“十二五規劃”目標要明確;內容要具體;形式不限制,切實將學院的“十二五規劃”落實成未來工作的行動指南。
校長說,要做好績效工資發放工作。學校工資政策是隨著學校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教職工的收入水平,同時也力圖通過收入杠桿樹立學校良好的風氣。前一階段學校取消加班費、調整良鄉補貼、對教師考核實施不同類型各有側重等做法,就是力爭在收入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但絕不是搞平均主義。績效工資的目的將個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績效直接掛鉤,會鼓勵教職員工更積極有效地工作。希望各學院把績效和考核結合起來,切實起到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
校長說,本學期還要做好2011年預算工作。資金是事業發展的基礎。學校下一步要實行學院包干制,并逐步過渡到二級核算。所以,各學院要學會算經濟賬,首先要做好年度預算,同時還要努力爭取校外資金支持學院的發展。
校長強調,明年年初學校要進行第三次人才招聘。目前學校新引進教師數量遠大于退休教師數量,全校教職工的結構在逐步優化中。對于大學來講,人才永遠是第一位的,有了人就有事業,才有發展。各學院對此一定要有更加清醒的認識,首先要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其次還要主動走出去,求賢若渴,不能姜太公釣魚坐等上門。希望各學院盡快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隊。
校長還希望各學院要在人、才、物各方面加強管理,把學院例會、黨政聯席會議等制度化,講學習、樹正氣。“物之興廢在于人,人之沉浮在于道”,每個院長都要努力成為一名有威信的院長,威就是有能力、有本事,公正廉潔;信就是讓人信任、愿意與你交流。
院長還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與校長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