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以“合作 發展 就業”為主題的校企合作論壇在阜成路校區舉行。人才提供方學校與人才需求方企業直接對話,探討如何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如何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開放性、如何提高畢業生的質量。校領導譚向勇、李朝鮮,北京知名企業代表、政府代表、媒體代表、校友代表及我校就業工作相關人員共150余人參加論壇。論壇由黨委副書記盧思鋒主持。
就業率:連續五年超北京高校平均數
黨委副書記盧思鋒通報了2010年我校就業情況。2010屆本科畢業生2866名,碩士畢業生 421名。本科畢業生中北京生源占總人數的70.76% ,碩士畢業生中北京生源占總人數的11.4%。截止到8月31日,我校2010屆本科生就業率達到98.15%,連續五年超過北京高校就業平均就業率。
他表示,2011年我校要繼續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和北京市關于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有關要求,堅持“一把手”負責制,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的重要性,進一步密切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努力發揮好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示范中心的示范性。
會上,副校長李朝鮮宣讀了《關于表彰獲得201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全文見附件)并向獲獎單位及個人頒發了榮譽證書。
企方:實現資源共享 力求互利雙贏
在熱烈的氣氛中,校企雙方就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產、學、研相結合進行了積極的討論。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韓本毅、紅孩子公司副總經理段東、上海華騰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兆俊、順義區人事局副局長郭有斌、中國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張庶平、北京市教委學生處副處長張憲國在會上發言。他們高度評價了論壇的重要意義,認為本屆論壇是在總結十一五發展、規劃十二五藍圖的關鍵時期舉辦的一次校企合作的盛會。
用人單位對學校的人才培養提出許多寶貴建議:一是學校為企業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智囊;學校把實習基地直接放到企業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是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直接對接;三是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習慣的培養;四是學生在企業工作時,要深入一線,基層工作經驗對職業生涯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五是要有兩個“超前”:學校在專業設置時要有前瞻性,要考慮經濟結構的變化;學生在求職時也要有前瞻性,要看到職業發展的長遠趨勢;六是企業與學校不斷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企業成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和教師的教學研究基地,使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快投入應用,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的結合,實現最大化的資源共享、互利雙贏。
用人單位感謝學校多年來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稱贊我校畢業生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業務水平高,職業素養好。他們希望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同時希望畢業生們:打好基礎、加強實踐、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習慣,磨練社交能力,成為富有創新精神和高尚情懷的高素質人才。
校方:傾聽社會需要 培養特色人才
校長譚向勇在會上致辭。他表示,本屆論壇是對就業工作會議的一種改革,畢業生就好比學校的產品,企業就好比市場,學校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等教育的開放性,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知識能力的要求,這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他表示,學校要主動傾聽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強化辦學特色,建設以食品和商科為龍頭的重點學科,建成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培養基地,擔負起為首都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的歷史使命。
他代表學校感謝各單位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今后將進一步深化與企業的聯系,加強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教學實踐等方面的合作。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提高畢業生的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以培養出高素質、強技能、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
附:關于表彰獲得201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