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今年軍訓場上的一對雙子星,他們個子不高,卻精神氣兒十足,走到哪兒都格外引人注目。“本來我們倆一個叫雙吉、一個叫雙祥,但是報戶口的時候人家聽錯了,就成了現在的雙杰、雙祥了。”——這就是來自經濟學院和計信學院的“吉祥雙寶”。
在一片軍綠色中,只要你在場地邊上問一句“您知道那對雙胞胎嗎”,就能毫不費勁地找到他們。楊雙杰的指導員老師薛瓅說,最近經常有人問起這對兄弟的事兒。“雖然還不是很了解,但就目前的觀察,這兩個孩子現在還略顯稚嫩。希望軍訓的磨練能夠使他們更快地成長。”
每天近10個小時的嚴格訓練似乎并沒有讓這哥兒倆覺得有多辛苦。雙祥一臉輕松地說:“我們在家經常幫忙干農活兒,軍訓也不是第一次參加了,這點苦算個啥子喲。”雙杰在一旁頻頻點頭,補充到:“就算真的很苦很累,也得堅持下去??!”
因為個子小,兄弟倆受了不少小委屈。教官教擒敵拳的時候,照顧不到隊尾的雙杰:“完全看不見教官,只能看著同學的背影做動作。”因為跟不上節拍、動作不標準等問題,雙杰只能自己在課下勤加練習。“中午回宿舍練,晚上睡覺之前也要溫習一遍。”雙杰告訴記者,其實他和弟弟從小就有習武的夢想,爺爺又是軍人,“所以打拳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還是會繼續努力練習的。”
雙祥是小排頭,距離教官也比較遠,而且他們的教官不愛用耳麥。學軍歌、學動作的時候,經常會聽不清。但好在他的教官十分耐心,會教到他們把歌曲、動作練會為止。“教官對我們特別好,我們站累了的時候,會在一邊站著擺‘龍門陣’(“龍門陣”用北京話說就是“侃大山”)。”教官的風趣段子和對學員的體諒,使雙祥和他的“戰友”們在辛苦的訓練中得到了小小的放松。
他們頑強的毅力和樂觀的精神,也許源于他們的成長經歷。來自四川眉山的兄弟倆,從小就刻苦學習,踏實認真。初中的時候兩人也在一個學校,分別是兩個普通班里的第一名。后來二人都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實驗班,沖刺縣里最好的高中——縣一中。但因為家里條件有限,他們選擇了一所能為他們免除學費的私立學校。這所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只有周日下午3點以后才能回家,周一一大早又要開始上課。每天早上跑操,出入學校都需要證明,極短暫的回家時間……他們的高中生活幾乎就是長達三年的“軍訓”,也難怪他們會如此輕松了。
因為長得太相似,哥哥在回自己宿舍的路上,經常被“好心”的同學拉住,告訴他應該到對面那個樓去。——原來是弟弟的同學,錯把雙杰認成了雙祥。這種小故事經常發生,但相處久了,就很容易分辨了。“他的臉是圓的,我的有點長。”弟弟很認真地向記者比劃著,突然扭過頭:“我們倆的背影也不一樣喲!”
有些雙胞胎,雖然長得像,但性格、愛好迥然不同。而這兩兄弟,卻是連性格愛好都一樣。他們都屬于“內外半摻”的性格,不溫不火;他們都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經常一起切磋;他們都喜歡三國,偶像都是諸葛亮;他們一個生病,另一個也得馬上吃藥預防……“就連高考志愿都是互相抄的!”哥哥打趣地說。
從遙遠的眉山來到陌生的北京,環境、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對這些變化,兄弟倆表示會盡快地適應。“我們四川人愛吃辣的,可是這兒的辣菜都沒有辣味兒,飯都吃不下去!”“吃不下去也得吃?。∫荒挠辛庥柧??!”
這對“吉祥兄弟”,正帶著父母的美好祝愿和各自的樂觀堅強,踏在軍訓的場地上,走在成長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