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嘉,河北省秦皇島市人,48歲,1981年9月考入北京輕工業學院機械專業,1985年7月畢業后,服從國家分配到秦皇島輕工業機械廠,擔任車間技術員一職。經過26年的奮斗,他現在已經成為秦皇島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原秦皇島輕工業機械廠)的總經理。
“喂——”
一個有些低沉,又不失沉穩的聲音,從電話聽筒里傳了過來。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付嘉。
說起考進北工商的原因,他用“這都是緣分”來解釋。付嘉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有很多夢想,其中之一就是想子承父業,當一名人民教師。但造化弄人,他與北京師范大學失之交臂。當記者問他是否會有些失落時,他只是平靜地說:“人生,不是你想怎樣就一定會怎樣的。當有些事跟你的想象不一致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爭取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我們改變不了生活,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能改變的,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然后繼續努力生活。付嘉說,這就是他的生活態度。
擔任班長和學生會干事、加入體操隊和舞蹈隊、參演話劇、獲得全校排球冠軍……付嘉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在現有的基礎上努力做到最好。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的心態是怎樣的,它也會以同樣的生活回報你。他將最好的自己帶到了北工商,北工商自然也會把最好的校園生活回報給他。“大學四年,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付嘉告訴記者,“在這里,我收獲了知識、友情和人生觀。”
人有知識,則有力矣
“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尤其是大學期間掌握的那些知識和技能,是我工作的基礎。”
付嘉所在的秦皇島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行業內唯一直屬的制絲線、打葉復烤、二氧化碳膨脹煙絲大型成套的設備制造企業,主要經營范圍包括:制造、安裝和修理煙草機械和啤酒飲料機械及其它機械;出口本企業的產品及配件;進口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原輔材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你說我要是連最簡單的機械制圖、機械原理都不懂,還怎么工作啊?”談及專業知識與工作的關系時,付嘉這樣反問道。
付嘉十分重視知識的積累,在上大學時,他除了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之外,還經常和一些任課老師討論專業的相關問題。圖書館更是他的流連之地:基礎知識、課堂知識、自學知識、博學知識……這些過去的積累,現在都成為了付嘉的一筆寶貴財富。當然,除了這些專業的知識,參加社會活動積累的人際交往經驗和處事技巧這些課外知識,也讓付嘉獲益頗多。他告訴記者:“很多人都說能從我做工作和處理事務的能力上,感覺出來我的成熟,我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機會。”
“知識支撐著人的一生,沒有沒用的知識。現在的工作不像我們那時那么對口,也許并不是所有的所學都能直接派上用場,但是其實很多的知識都在間接地發揮作用。”在這個話題的最后,付嘉這樣語重心長地感慨道。
人有朋友,則有樂矣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大學期間的付嘉就有幸品嘗了一次這天上人間的極致“美味”,并且讓他一直“回味”至今。
“今生緣”,付嘉用了這樣三個字來形容他們彼此之間的相遇。“我們班那會兒特別團結,同學們的關系那是親如手足啊!”付嘉一說起老同學們,語氣便突然輕快了起來。當記者要求想聽聽他們那時的故事時,他的話匣子就一下子打開了。他說那個時候,同學間家庭狀況不同,有的相對拮據,有的就寬裕一點。于是,吃飯時,家里寬裕的就會假裝無意識,實際是有意識的跟家里狀況不好的同學一塊吃,幫著他們改善一下伙食;還有一次上游泳課,有個同學突發闌尾炎,全班同學一起把他送去醫院,就連手術同意書都是同學簽的。后來,全班同學每天都會輪流去照顧這名同學,直到他痊愈為止;最近的一次,有個同學身體出了問題,日子過的很不好,大家就一塊湊錢,幫著供他女兒讀了大學……
“記得畢業的時候,我把所有的同學都送走后,最后一個離開的學校。好多人都哭得特慘,我是男孩子,當時真是強忍著啊!現在歲數大了,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很想念他們,如果能跟他們聊上一會兒,就覺得是一種享受,心里就會感覺特別高興。”
說起這些的時候,他的聲音充滿了溫情,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大家一塊大吵大鬧大笑的青蔥歲月,他還是那個開朗、熱情的青年學生。
人生有觀,則有方向矣
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說由于各人對環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對人生的見解也各異。付嘉告訴記者,就是在北工商的這四年經歷幫助他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觀——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不切實際地去追求那些過高、過遠的目標。比起幻想未來,更重要的是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付嘉說就是憑借這樣的人生觀的指引,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那年,22歲的付嘉眼看就要畢業,“教師夢”不死的他想要留校當老師,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最終服從分配回到了老家,當起了車間技術員。
第一年的實習,他每個月只掙著49塊錢的中下等水平工資,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著老工程師了解機床設備的性能、加工參數,學習工藝、工裝、刀具的設計、計算等相關知識。就像所有的職場新人一樣,沒有那些體現業務能力的工作,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成就感,什么都沒有。盡管如此,付嘉還是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地干著自己該干的工作。不是因為他長了后眼,知道自己未來會成為這里的總經理,而是因為他的人生態度就是如此。“我當時想的是,干什么得像什么,不能比別人差。”付嘉語氣堅定地告訴記者,“我之所以獲得今天的一切,不是因為我比別人更聰明或是什么,而是因為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并且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到最好。”
就像在所有故事中寫的那樣,母親總是在孩子出行前給他幾件法寶防身,付嘉帶著在母校練就的“力量”,內心懷揣著這里給予他的友情的“快樂”,沿著在北工商確立的人生“方向”,不斷地前進!
精彩對話:
1. 問:您在工作中經歷過什么挫折么?
答:人哪有不摔跟頭的,重要的是爬起來繼續向前。
2. 問:您靠著什么堅持了過來?
答:不用靠什么,靠自己,自己最可靠!
3. 問:現在回想這段經歷,您又有哪些感悟?
答: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
4. 問:有哪個名人是您比較欣賞的么?
答:毛澤東,鄧小平。因為他們影響、決定著別人的生活……
5. 問:回首這過去的幾十年,您覺得人生最寶貴的是什么?
答:親情,友情,身體健康。
6. 問:如果人生是一部電影,您至今年為止的人生是一部什么片?
答:電影太過精練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非常瑣碎的,是一部分一部分地串連起來的,很少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所以我覺得我的人生應該是一部有家庭生活感的連續劇。
7. 問:什么樣的人值得做朋友?
答:一個人值不值得你交往,要看他對父母的狀況。百善孝為先嘛!如果一個人把父母回報好了,那么,他的人生也一定是成功的。
8. 問:您風風雨雨這么多年,經歷了許多艱辛與苦難,以您自己的人生體會,給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提一些忠告和建議吧。
答: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把握今天,一定會有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