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教學工作專題研討會”在阜成路校區召開,學校部分留學歸國教師齊聚一堂,就國外學習期間了解的各國本科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學方法、考試形式等情況、個人感受體會并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進行了專題研討。副校長李朝鮮主持會議,黨委書記孫堯東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上,教師代表積極交流討論,大家普遍認為,目前本科課程設置過多、老師講授比例過大,考試客觀題過多,而課堂討論少、動手機會少、學生讀書少。同時,老師們根據自身在國外留學、科研、助教的經驗,對我校的教學管理制度、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考試形式等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大家積極建言獻策,氣氛熱烈。
副校長李朝鮮在講話中指出,2007年以來,我校本科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果,近兩年學校進入了轉型期,這對于教學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近年來,我校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明顯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如課程門數過多、課程交叉重復、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等薄弱環節。因此,本輪以國際化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廣大留學歸國教師積極建言獻策,把國外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可借鑒之處與我校實際情況相結合,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開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最后,孫堯東作總結講話。他強調,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要在立足于國情、結合校情的前提下,參考國外高校的先進經驗進行改革。
他認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一定要發動教師和學生參加,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一定要在轉變辦學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上下功夫。最后,他希望所有留學歸國教師要更加關心學校的發展,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為教育學校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今年是我校科學制定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我校實現“三步走”的第二階段,如何改善課程體系結構,改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知名高校有很多可借鑒之處。因此,以國際化改革為導向,通過對國外高校辦學理念、制度、方式、管理手段的對比、分析和擇優,將對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帶來重要啟示。
教務處處長張曉堂、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羅朝能、外國語學院院長楊懷恩、學校辦公室副主任張凱偉、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劉紅艷參加會議并參與研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