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傅早!”“黃師傅好!” 清晨7點,老師們陸續登上開往良鄉校區的班車,熱情地和司機黃師傅打招呼。
駕駛員黃振旭是后勤交通運輸科的一名班車司機,有30年的駕齡,自從良鄉校區建成后,他就一直開大轎車來往兩校區之間,接送教職工上下班,他和藹的笑容,周到的服務,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出發前,黃師傅再一次檢查駕駛臺的儀表盤,指針顯示車輛一切正常。7:20班車準時出發,迎著初升的旭日,駛往良鄉校區。
清晨的阜成路,道路非常擁堵,黃師傅專注地觀察著路面情況,嫻熟地操縱著方向盤。
離開城區,班車進入勻速行駛狀態。乘車的老師們有的閉目養神,有的閱讀教學資料,有的取出報紙瀏覽當日新聞。
8:10左右,班車安全抵達良鄉校區。目送著老師們離去的背影,一直全神貫注駕駛的黃師傅輕輕的出了口氣。今天他又一次把老師們安全、準時地送到了目的地。
安全第一
安全是車輛駕駛的首要要求。為了保證安全運行,學校的車輛每行駛一萬公里就會送到修理廠進行保養。每次出車前,司機都會對車輛進行例行檢查,確保車輛安全。
駕駛員的身心狀態也直接關系到車輛安全運行。作為一名老司機,黃振旭特別強調心態平和的重要性:“絕對不能帶著情緒開車”。此外,充足的休息也是良好駕駛的保證。
為了提高司機的安全意識,運輸科每月定期召開安全會,總結近期車輛運行情況,提醒駕駛員安全注意事項。這一切都為了同一個目的——保證行駛安全。
準時到達
車隊20名司機負責學校各方面的用車:接送教職員工往返良鄉校區的班車、學生外出活動用車、各部門的公務用車等。
相比起來,班車對“準時”的要求最為嚴格。想象一下,承載著一車教師的班車,如果遲到一分鐘,就會影響許多班級的準時上課。因此,每天清晨,班車駕駛員都會提前來到學校,檢查車輛情況。冬天和夏天的時候,師傅們都會提前20分鐘把空調打開,這樣,老師們一上車,就能感受到舒適的溫度。
由于每天乘車人員、人數不固定,運輸科每天早晨都會多安排1-2輛備用車,保證大家隨到隨乘。
黃振旭是個愛干凈的人,車里總是收拾得很整齊。他說:“這就跟自己的家一樣,用不著誰提醒,司機們都會打掃得干干凈凈。車子干凈了,自己開著愉快,老師們乘坐也有好心情。”
踏實工作
和黃振旭一起擔任班車駕駛的共有6位師傅。相比于其它車輛,駕駛班車的師傅們年齡都偏長,年紀最大的已經58歲,最年輕的也已經48歲。年長的師傅一來駕齡久,經驗豐富,二來性格沉穩,遇到極端天氣和復雜路況能夠冷靜處理。
班車師傅每人每周會有一天晚班, 21:20從良鄉校區發車,22點左右回到阜成路校區。送走了老師們,司機師傅還要對車輛進行例行檢查,回到家往往都23點了。黃師傅說,晚班結束后,大腦仍會處在興奮狀態,經常都會很晚才能睡著。說到這里,一直樂觀的黃振旭感嘆到:“偶爾也會覺得累,畢竟是50多歲的人了,年歲不饒人,不過歲月也積累了很多經驗。”
運輸科慣例是每周兩天雙休日“盡量”休息一天,所謂“盡量”是因為遇上用車較多的時候,這一天的休息也難以保證。由于早出晚歸,司機師傅們很難與家人吃頓團圓飯,但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得踏實干好。
為了保障良鄉班車的安全運行,每天早上不到7點,運輸科科長幺品強、副科長吳金慶及后勤處主管副處長韓軍都會到校門口調度車輛,直到目送所有教職工都乘車出發了,才去食堂吃早點。遇有大型活動和外地出車,哪怕是半夜他們也要等到司機報平安返校的信息后,才能安心入睡。
和汽車方向盤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黃振旭,駕駛總距離達到六十萬公里以上,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5圈。
平凡是一種力量。黃師傅只是后勤運輸科的一名普通駕駛員、黨員,在他身上體現出了后勤人員勤勤懇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精神。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在后勤還有很多像黃師傅一樣于平凡中執著堅守、辛勤付出的員工,正是他們的認真,保證了全校師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安心學習、工作和生活。
平凡中有不平凡的精神。真誠地向您道一聲: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