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亮,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法學院教師,1995-2005年間在中國政法大學先后獲得經濟法學學士、刑法學碩士和訴訟法學博士學位,畢業(yè)后到北京工商大學執(zhí)教,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訪問,獲歐盟法碩士學位。 三寸講臺,一顆愛心,放飛希望,樂此不疲,這是俞亮從師幾年來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的執(zhí)著追求。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正在用青春和真愛為人生增添光彩。
立身為范正師德
俞亮說過: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社會賦予了我很多耀眼的光環(huán)。在享受這些美麗光環(huán)的同時,我時刻恪盡職守,努力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去為這些光環(huán)增輝添彩。俞亮努力做到身正為范,用自己的言行詮釋師德的高尚。
他常說:“我的肩上有一副擔子,一頭擔著義務,一頭擔著責任。我靠履行義務領薪水,責任卻讓我明確使命,催我奮進。我捫心自問時,問的是良心;我傾情付出時,灑的是愛心。”在講求公德、崇尚師德的今天,我們需要他的這份純真,更企盼這種由純真帶來的人性升華。
俞亮覺得師德的范疇里除了自愛,更重要的是去愛別人。作為教師著力點就是愛學生。他曾用關懷,讓學生淚流滿面;他曾用愛心,去揚起學生心海的風帆。幾年來,他當過班主任,協(xié)助負責該班學生的畢業(yè)相關工作,同時負責了幾十名本科畢業(yè)生的論文答辯工作,并從2011年開始對本科生進行學業(yè)輔導工作。作為主要指導老師,他近三年連續(xù)指導學生參加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分別獲得二等獎、三等獎,并在2011年獲最佳訴訟文書獎,創(chuàng)我校在該項賽事中的歷史最好成績。在完成各項本職工作任務的同時,他始終用愛心去點亮學生的心燈,用愛心去演繹師愛。有時他把愛心轉化為對學生的尊重,有時他把愛心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嚴管,體現(xiàn)在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上。他既當學生的老師,也做學生的朋友。很多學生在他的關愛下,成了他知心的朋友,他的愛心是真摯、寬容和坦誠,他贏得了學生的心。
積極進取練師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如果沒有扎實的的教學技能,空有一腔熱情是沒法完成教書育人這一使命的。俞亮把練師能當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yǎng)的一個目標去追求,在完成《刑事訴訟法學》、《證據(jù)法學》、《律師實務》、《刑法學》等課程講授的同時,先后參加了《刑法學優(yōu)質課程建設》、《庭審實務》、《法學實踐課案卷庫建設研究》等多項教改課題,其中《庭審實務》還獲得了北京市精品課程稱號。同時,俞亮還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時刻關注學生對自己教學的反饋,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及時改進,為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打下基礎。如今,俞亮作為法學專業(yè)教學綜合改革負責人之一正在積極投入到更為艱巨的任務當中。
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俞亮在學術研究方面也始終沒有松懈,并已經初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作為課題負責人其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北京市優(yōu)秀人才資助項目和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的資助,同時還作為成員參加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自從教以來,其先后在《比較法研究》、《法學評論》、《法學雜志》、《中國刑事法雜志》、《中國青年研究》等專業(y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出版了個人專著——《證據(jù)相關性研究》,參與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證據(jù)法>專家建議稿》、《美國刑事訴訟法》(譯著)、《刑事訴訟法教程》、《律師學》、《證據(jù)法案例教程》等專著和教材的編寫。
俞亮在思想政治方面也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自入校以來歷年都圓滿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各項重要任務,并在慶祝建黨90周年的重大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在我校舉辦的黨史知識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并當選為第三屆校教代會代表。
精心謀劃展未來
俞亮說過,舊的教育方法教授的東西,對學生應對考試有很多幫助,但中國最需要的不是僅僅會考試的人,只會考試的人難以適應當今世界。創(chuàng)新教育和實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兩大重要內容,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開創(chuàng)性地學習,并在社會實踐中掌握和運用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俞亮對未來教學工作的謀劃。針對我國的基礎教育存在的兩強兩弱現(xiàn)象,即基礎知識比較強,考試能力比較強;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比較弱,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弱,俞亮認為,我們的弱項恰恰是21世紀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改變教與學的灌輸關系,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并不斷去探索,這才是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真正的成功,才是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實質。“授人以魚”只能使人受用一時;只有“授人以漁”才能使人受用終身。
成績屬于昨天,榮譽催人奮進。作為一名教師,俞亮始終堅持踐行為人之道,從師之道。他覺得,教師更要講敬業(yè)和奉獻,他也是這樣做的,堅守著三尺講臺辛勤耕耘、開拓創(chuàng)新、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