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在學校召開的安排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會議上, 我校離休干部、84歲的老黨員王福成教授以“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新亮點”為題解讀了十八大報告,分享了他的學習感受,引發了與會同志的強烈共鳴。
王福成教授1928年出生,194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曾任原北京商學院副院長,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商業勞動模范、北京市勞動模范,第八屆、第九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福成教授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代表專著有《<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商品流通》等。以下是他的發言全文,供大家學習參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新亮點
王福成
胡錦濤同志今年11月9日在江蘇代表團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是新形勢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其中有許多新亮點,既有新的理論觀點,也有新的經驗總結。
(一)旗幟、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方面的新亮點
這里包含有我們黨“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的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主要有以下六點:
1、一條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對于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這條道路的科學內涵,黨的十七大的表述,用了112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黨的十八的表述,用了129個字(不含標點符號)。在這方面黨的十八大對十七大的表述所作的修改是刪除一處,補充三處。刪除的一處是“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補充的三處是:(1)“社會主義生態文明”,(2)“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兩條錯誤道路——一條“老路”、一條“邪路”
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個論斷是胡錦濤同志第一次在紀念11屆3中全會30周年的講話中提出來的。現在是第一次寫進了黨代會的報告。
這條“老路”,就是故步自封、閉關鎖國,使我國在歷史上吃過大虧,教訓深刻,不能再走了;在當代的現實中也是走不通的。
這條“邪路”,就是:(1)在經濟上搞私有化,(2)在政治上搞多黨輪流執政,(3)在文化上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4)在社會上搞兩極分化,等。如果走上這條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就會改變顏色。這條邪路,我們是絕對不能走的。
3、三者統一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的特色。”
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第一次提出的。這次是第一次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中,并對其內涵作了專門論述。
4、四大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在那里?胡錦濤同志在今年的“7•23”重要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四個特色,即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這次是第一次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中,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5、五位一體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強調“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這個“總體布局”的內容有一個發展過程。1986年黨的12屆6中全會到黨的17大以前是“三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黨的17大報告開始提“四位一體”即加進了社會建設。黨的18大報告開始提“五位一體”即又加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6、六種精神
對于以什么樣的精神面貌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八大報告提出6種精神:(1)胸懷理想、(2)堅定信念、(3)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4)頑強奮斗、(5)艱苦奮斗、(6)不懈奮斗。
(二)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新亮點
1、豐富了黨的指導思想
十八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成為這次修改黨章的最大亮點。
2、對貫徹科學發展觀提出新的要求
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這里所說的“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五大建設”。
這里所說的“黨的建設各方面”,是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這“五個方面”。
3、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有新發展
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共提出5個方面:(1)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第一要義,(2)以人為本是核心立場,(3)全面協調可持續是基本要求,(4)統籌兼顧是根本方法,(5)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的新亮點
上世紀80年代我國主要是解決溫飽不足問題;90年代提出奔赴小康問題;黨的16大宣布我國已經實現“總體小康”(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同時提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17大仍然以此為目標。黨的18大則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建成”與“建設”雖一字之差,卻反映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目標要求。
十八大報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新要求有以下5個方面:
1、經濟方面——“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01513億元;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046元)這兩個“翻一番”,充分體現了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
2、政治方面——“人民民主不斷擴大”。
3、文化方面——“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4、生活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環境方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以上的新亮點,充分表明我們黨對于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