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數字商科與首都發展創新中心、經濟學院、商學院主辦的“數字商科學術沙龍”第1期在阜成路校區舉辦。《南開管理評論》編輯部主任、副編審周軒,《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編輯部李振新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張思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數字研究院馬甜博士,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孟猛猛博士,以及我校研究生院院長毛新述教授,數字商科與首都發展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陳麗莉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王沈南博士,商學院黎巎教授、王欠欠副教授、經濟學院田坤博士、吳優博士,以及學院本科生、研究生代表與會研討。
毛新述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學校的歷史沿革、辦學特色、學科建設情況、我校商科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進展,以及數字商科與首都發展創新中心的成立背景、建設目標和發展方向。他表示,希望通過小范圍、多頻次開展數字商科學術沙龍活動,搭建校內外中青年學者深度交流合作平臺,育成孵化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各位專家學者的幫助下,共同助力我校商科數字化轉型,雙一流學科建設。
在專題演講環節,周軒以“權威期刊編輯看管理研究創新”為題分享了《南開管理評論》的期刊特點與管理研究創新的機遇與挑戰。他簡要介紹了所在期刊的辦刊愿景、學術影響,并從研究導向、研究方法、選題特色等方面對稿件進行分析。李振新編輯以“資本驅動下數字平臺擴張與金融化”為題,圍繞其現實基礎、核心要素和作用機制展開研究,并介紹了期刊的審稿流程、研究選題、期刊特色等。
論文研討環節上半場由周軒主持。馬甜分享了文章“‘去剛兌’背景下的企業債券違約風險:機器學習預警和經濟機制探究”,基于國家戰略核對債券市場風險的關注,通過廣泛且深入地梳理國內外有關債券違約風險影響機制的文獻,創新性地采用10種機器學習模型,構建了債券違約風險預測指標庫,強調了機器學習在債券違約風險識別機制中的顯著作用,并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政策建議。王沈南、田坤對其進行點評。陳麗莉分享了文章“數字經濟網絡與企業綠色創新:‘實質’還是‘策略’”,文章試圖揭示數字經濟網絡對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的影響機理,為準確理解數字經濟網絡通過何種路徑對企業進行數字賦能提供了系統性證據;從所有制、區域以及企業成長周期等視角考察數字經濟網絡對企業綠色創新的異質性影響,對企業如何制定和實施適合自身的數字化戰略,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進一步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等問題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黎巎教授、馬甜對其進行了點評。
論文研討環節下半場由李振新主持。孟猛猛分享了文章“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to Innovation Quality: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以企業動態能力為中介變量,以研發強度和市場競爭為調節變量,構建了關于數字化轉型和創新質量的模型,進而提供了一個新穎的數字化轉型框架來展示其對創新質量的影響機制。吳優、張思副教授對其進行了點評。吳優老師分享了文章“不確定性和ESG股指的時頻關聯:CBDC和加密數字貨幣重要嗎?”。由于數字貨幣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安全性風險、治理難度較大和明顯的不確定性,吳優針對數字貨幣和CBDC的不確定性與ESG股指的關聯性、頻域差異和溢出效應差異展開研究,指出數字貨幣的不確定性與ESG股指之間存在較強的收益和波動關聯,拓展了相關領域的經驗研究。孟猛猛、王欠欠對其進行了點評。
“數字商科學術沙龍”旨在促進我校師生與著名期刊編輯老師、兄弟院校知名學者的深度交流,增進對數字商科、數字消費、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等相關理論與創新實踐的認識,提升我校師生的科研能力,助力我校商科數字化轉型和雙一流學科建設,服務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