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經濟學院貿易經濟系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首屆產業經濟暨流通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副校長謝志華教授應邀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由經濟學院副院長郭馨梅教授主持。
“產業經濟暨流通產業發展論壇”是體現我校商科特色的專業化、常設性交流平臺。首屆論壇主題為“新型城鎮化與流通產業發展”。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信息中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物資學院、世界新經濟研究院、中國消費經濟研究中心、湖北經濟學院、《中國商報》、《投資北京》等20余家單位的專家學者、政府職能部門領導、媒體代表等70余人出席了此次論壇。經濟學院部分老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論壇。
謝志華副校長在致辭中向各位嘉賓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學科門類、教學和科研,以及經濟學院和貿易經濟系的基本情況。他指出,學校主要發展兩個學科群,其中一個是商科學科群,對商科學科來說,不僅要研究貿易問題,還要研究流通規模和流通效率問題,還要考慮流通體系和其他體系如何匹配問題,考慮金融體系和流通體系的配合問題,考慮消費金融問題,考慮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結合問題,當具備一個很好的網絡體系的時候,還要考慮流通體系和實物體系之間匹配問題,考慮城鄉一體化和城鎮化問題等等。
著名經濟學家、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作了“中國消費與城鎮化戰略”的主題報告。他指出,消費增長之所以不快,主要是因為收入增長低于經濟增長,收入分配不合理,所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必須改革,利用稅制來調節差距,用財政促進公平,對高收入者必須進行限制,對低收入想辦法提高收入。新型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一定要與舊的區分開來,第一是重心向下,就地城鎮化,盡可能將農村人口能夠在家門口進行非農就業;第二要以發展產業為核心,以產業帶動城市化;第三是農業現代化要作為城市化的一個抓手,抓好農業現代化建設。還要將城市化與新農村緊密結合。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流通產業將大有作為。
在本次論壇上,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副司長宋葛龍、商務部市場運行與消費促進司處長張豫軍、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國英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薇研究員、商務部研究院趙萍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王曉東教授、清華大學孫鳳教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祁京梅研究員、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陳瑜院長、北京大學孫蚌珠教授、中國消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少龍教授、北京物資學院潘建偉教授、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教授、胡俞越教授等學界、政界和業界代表圍繞城鎮化與流通產業發展,中國消費與城鎮化、流通產業發展的熱點和難點等問題做了主題演講。整個論壇學術研討氣氛活躍,各位嘉賓演講或高屋建瓴,或審時度勢,與會者開闊了視野,激發了新的思維,論壇達到了交流成果、學術爭鳴的預期目的。
經濟學院李書友副院長作總結發言。他表示這次論壇是學者展示平臺,是專家相互交流平臺,同時是與會研究生獲取經濟學最新研究成果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