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14日,北京工商大學光榮承擔了毛主席紀念堂2025年第10批次志愿服務工作。我校23名志愿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溫暖細致的服務態度、始終如一的工作熱情,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融入服務的每個細節,累計服務4186小時,接待團隊4499個,幫扶輪椅童車1598部,解答問題15183個,接待瞻仰群眾427450人次,發放留念票64356張,生動踐行了 “為主席站崗,為人民服務” 的莊嚴承諾!贏得了紀念堂工作人員和廣大瞻仰群眾的廣泛贊譽。
服務期間,校黨委副書記李中奇、團市委大學中專工作部部長沈若萌一行專程來到毛主席紀念堂,看望慰問奮戰在服務一線的志愿者,在志愿者之家與同學們親切交流,志愿者們分享了在崗服務的見聞、感悟和成長淬煉的心路歷程。李中奇對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你們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這堂‘為主席站崗’的思政實踐課,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崗位紀實:14 個服務點位上的青春交響曲
每日凌晨5點,志愿者們迎著旭日整裝集結,7點前準時奔赴扶老助殘、預約指導、解疑答惑、秩序維護、獻花引導等14個不同的服務崗位。在烈日炎炎的八月盛夏,室外高溫炙烤,志愿者們的衣服雖被汗水浸透,但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始終如一,為來自五湖四海的瞻仰群眾提供暖心、細致、周到的服務:一絲不茍地維護現場秩序,認真細致地解答群眾疑問,悉心攙扶步履蹣跚的老人,全力協助殘障人士上下輪椅……成為天安門廣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生動展現了新時代首都志愿者的良好風貌。
領隊崗:高效運轉“協調員”
崗位成員:石文鈺、朱修琦
作為團隊成員的協調樞紐,兩位領隊在每天的工作中承擔協調內外崗位、處理突發情況等。石文鈺回憶道:“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當語言不通的走失老人握緊我的手,那一刻我明白什么叫被需要。”朱修琦說道:“在志愿活動過程中,不僅有瞻仰群眾的暖心回饋,也有領導老師們的親切關懷。大家雖有幾分疲憊,卻樂在其中。就像培訓時老師們說的——‘我們是共和國的守靈人’。能成為志愿者,本就是難得的機緣,這崗位里,藏著說不盡的光榮。”
扶老助殘崗:溫情守護“貼心人”
崗位成員:陳巖哲、沈學亮、李逸揚、張嘉輝、項可瑞
他們協助輪椅、童車及行動不便人士上下臺階,用心守護入口秩序,一次次奔走攙扶的身影,是“為人民服務”初心的生動實踐。來自數字書院的項可瑞表示:“看著瞻仰隊伍井然有序地緩緩行進,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肅穆與崇敬,我心中充滿了力量。這份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平凡崗位也能為守護崇高的集體記憶貢獻微光,激勵我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傳承這份赤誠與奉獻。”
團隊預約崗:規范引導“秩序員”
崗位成員:許庭歡、丁祎、安惠琳
在紀念堂的北側流淌著一條由瞻仰群眾匯成的“思念的河”,他們懷著崇敬之心從各地奔赴而來。烈日酷暑下,志愿者們皮膚曬得通紅,嗓音變得沙啞,卻始終以最挺拔的身姿、最溫暖的笑容耐心解答、有序引導。志愿者許庭歡深有感觸地表示:“在上崗的每一天里,汗水很快便浸濕了后背,但當看到一位位瞻仰群眾懷揣著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敬仰與緬懷之情,并順利進入紀念堂之時,瞬間便驅散了疲憊。”
外圍引導崗:微笑服務“連心橋”
崗位成員:張艷潔、陳嘉樂、張彬烽、張宏毅、劉藝、楊開、李紅崢
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瞻仰群眾,他們以清晰的指引、流利的外語和溫暖的微笑服務每一位瞻仰群眾。那一聲聲親切的“謝謝”,更是化作一股股暖流,溫暖了志愿者們的心窩。志愿者張艷潔說道:“烈日下,衣服被汗浸透,我始終保持微笑,將溫馨提醒融入‘您好,請收好證件’的語言中,崗位雖小,但能把敬意傳遞出去,我就充滿驕傲。”李紅崢也談到:“這份經歷不僅鍛煉了我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讓我深刻理解到奉獻與互助的價值。微光匯聚,亦可照亮他人。它點燃了我內心的溫暖,也堅定了我繼續投身志愿服務的決心?!?/span>
藍立方崗:排憂解難“暖心港”
崗位成員:瞿何馨、朱瑞娜
及時通報尋人尋物信息、耐心解答疑問、發放留念票,讓小小的“藍立方”成為傳遞溫情、撫慰人心的港灣,盡顯志愿服務的溫度與力量。瞿何馨感言:“烈日下的堅守雖累,但看到群眾順利完成瞻仰后滿足的神情,一切疲憊都煙消云散。與不同方言的群眾溝通,讓我學會了更耐心地傾聽與表達。在這里,我不僅是在提供服務,更是在參與紅色精神的傳承,這份責任與光榮,將永遠激勵我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獻花崗:莊重守護“禮儀衛士”
崗位成員:周同正、佟彥、曹語哲、蔡明杰
身處瞻仰動線的核心節點,他們以肅立的身姿、專注的眼神和輕柔而規范的引導手勢,維護瞻仰及獻花儀式的莊嚴肅穆,確保每一位前來致敬的民眾都能在靜默中寄托深切哀思,守護著瞻仰群眾向偉人表達崇高敬意的神圣時刻。蔡明杰感慨地說:“每每想到大堂內的情景,我不禁潸然淚下。瞻仰的群眾或年邁或幼小,但都懷著崇高的敬意向毛主席獻上鮮花,有的眼眶紅潤,有的淚流滿面,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人民不會忘記自己從哪里來,更不會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帶來的。國民的愛國之情,從來不是僅體現在口頭上,而是彰顯在言行舉止中,體現在躬身力行中?!?/span>
為了確保志愿服務的順利開展,全體志愿者參加了毛主席紀念堂組織的崗前培訓,實地踏勘現場、熟悉工作流程、明確服務規范;北京市應急志愿服務總隊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專業心理老師開設講座,幫助志愿者提升技能、緩解壓力。正式上崗前校團委多次召開培訓會,叮囑志愿者們提高政治站位、牢記崗位職責,確保服務專業有效。
志愿團隊成立臨時團支部,充分利用輪休間隙閱讀《毛澤東傳》,品讀毛主席詩詞,組織主題團日活動、板報成果展示等實踐活動。培訓期間,志愿者們觀看了毛主席紀念堂專題紀錄片,聆聽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歷史故事,了解黨的光輝歷程,感悟黨的初心使命,讓志愿者更深刻理解“為主席站崗”背后的深刻含義?!?/span>我們守護的不僅是毛主席紀念堂,更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志愿者丁祎在團日活動中分享道。
未來,學校將持續深耕愛國主義教育志愿品牌工作,以更高政治站位融入首都發展新格局,動員更多青年熱情參與、積極奉獻,上好志愿服務這堂“大思政課”,在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