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工商校園里有一個特殊的社團,叫做戰友協會。言其特殊,就在于其社團成員都是來自各學院的退伍“老兵”。兩年時間,他們暫別絢爛多彩的大學生活,去部隊追逐軍旅夢;而今,他們脫下戎裝重返校園,更加自信的書寫著自己未完待續的大學生活。
想必大家對入伍大學生這個群體是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參軍的原因是什么?部隊生活是什么樣子?回到校園中他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恰逢征兵季,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了戰友協會的幾位成員。
我的軍營,“我來了”
“啊?你怎么去當兵了?”戰友協會會長趙佳林以及副會長田建龍描述著大多數人聽到他們當兵時的第一反應。在他們看來,別人的看法已是無關重要的了,擔憂與不解都無法阻撓他們抓住機會實現那兒時的軍旅夢。協會副會長劉立煥說道:“我從小就對軍人很崇拜。”
于是他們身著戎裝,胸戴紅花,踏上了那向往已久的列車,駛往夢想中的軍營。“當時踏上火車的心情就是激動興奮和一點兒不舍”,趙佳林談到。他沒想到的是,考驗他們毅力的第一個任務迅速到來——40多小時全程硬座從北京坐到陜西。經常坐火車的人就會知道硬座會使身體不適,更不用提持續三天。獨自離家,加上長時間的旅程,他坦言:“當時穿著軍裝戴紅花,心里真的頁有點難受。”每一個離家遠飛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想法 “坐上火車更多的是激動和興奮,因為終于能夠實現自己的一個夢想,同時又非常難受,要好長時間見不到父母,見不到自己的親人、朋友。”劉立煥說道。
內心吶喊,“我可以”
部隊生活有著許多困難,但他們都未曾因為困難重重而放棄自己前進的腳步。田建龍坦言:“在部隊困難有很多,睡覺就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最讓他難忘就是一次400米障礙訓練,他那會是第一年兵,班長讓他和一個第二年的老兵比一下,結果他輸了,當時他很不服氣地就說:“你再給我找個同年兵我們倆比一下。”在跟第二個戰士比賽的時候他受傷了,但即使受傷他還是贏了,因為他不服輸,因為他的堅持,他的內心在吶喊,“我可以”。
“我們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這是劉立煥在訓練中一直秉持的原則。在三公里考核時她們班有一個戰友因為生病體力有些不支跑不動了,于是她們就用背包繩綁著她,后面推著她,一步步艱難地到達了終點,這就是現實版的“團結就是力量”,因為她們“不拋棄,不放棄”,她們的內心在一起吶喊“我可以”。下連后她分到門診部,元旦前夕她們為了排練舞蹈,在寒冷的冬天穿上跳舞的衣服在排練廳一遍遍聯系,很多戰士因此都感冒了,但最后當她們穿著好看的舞蹈服在舞臺上起舞時,驚艷了臺下的觀眾,那時的她們發自內心的驕傲。直到現在她也自豪驕傲地說:“我們不光是女漢子,同時也是女神。”
在部隊最艱苦的事情就要屬野營拉練了,趙佳林所在的部隊曾進行過為期7天的野營拉練,他很淡然地講述著這7天發生的事:“當時每天要走30公里,走一天下來特別累,腳底磨出了很多水泡,但第二天又要接著走,水泡破了又磨出新的水泡,就這樣周而復始,直到最后腳底磨出了一層的繭子,沒辦法可能這就是從新兵走向合格軍人的必經之路吧。”當時拉練,出于負重少的目的,每個人帶的東西都很少,但行進中趙佳林感到特別口渴,甚至感覺體力不支了,“當時戰友們自己的水也都挺少的,看著我特別難受,他們就一人讓我喝了一口,雖然只有一口,但在當時條件下那一口真的是彌足珍貴啊!”最后他們順利地完成了7天的拉練,因為他們堅持,因為他們團結,因為他們內心都在吶喊,“我可以”。
綠色記憶,“我擁有”
部隊是個神圣而值得尊敬的地方,都說“不當兵后悔一輩子”。趙家林講述著這兩年經歷并說道:“在部隊歷練的兩年,使我懂得了服從和責任,更教會了我堅韌;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多點軍人的血性,終將克服。”的確如此,當兵兩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軍營的生活是短暫而美好的,兩年的軍營生活使他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給予了他們勇于拼搏的堅強意志,使他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勇敢的面對未來。
作為一名女兵的劉立煥則用五個字概括著自己的從軍感悟“痛并快樂著”:“當我經歷了苦與痛的澆鑄、笑與淚的交替、情與理的碰撞,我學會了用青春去體驗直線再加方塊的生活,學會了剛毅、勇敢和堅強。”
“參軍更多的是鍛煉自己執著的品質,堅持的毅力,堅決的執行力和行動力,還有應對事情的條理性和規劃性。”趙家林談到,在學校上課,讓大家收獲知識,在部隊更能直接有效的鍛煉人的社會生存能力,部隊和學校幫助我們成長的方向側重點不同,怎么選擇還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我的大學,“我回來了”
如果說兩年前是一個起點,兩年后軍營生涯的終點卻又是一個新的點,兩年后的他們回到了學校,面臨的是新的挑戰。田建龍提到:“回到學校的感覺就是有點格格不入,微積分什么的都不會,心里特別著急。”劉立煥回想起這半學期的經歷時也說道:“剛回來的時候就感覺英語跟以前相比落下了很多,高數用到上學期的知識會覺得有點難。” 重返校園,他們碰到了新的問題,但卻也因軍旅生活帶給他們的頑強和毅力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起初適應起來有點困難,不過比起部隊訓練來,這樣的困難簡單太多了,只要認真聽課,課下多練習多做題,沒多久就不覺得吃力了。”正如趙家林說的:“部隊的苦是種生理心理上的磨礪,比社會的磨礪來的更直接有效,吃的了部隊的苦,其他的苦還怕過不去嗎?”
重新啟程,學習上與生活上的“苦”是短暫的,但軍旅生活帶給他們的回憶和影響卻是刻骨銘心的。他們從軍兩年,比自己原來的同學晚兩年畢業,旁人會認為他們因此與原來的同學落下了進度,而他們卻認為:“通過學習軍事著作,接受革命教育,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有質的飛躍,在部隊培養的頑強作風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使自己終身受益。”的確,兩年的時間在現在看來似乎很長,但放在人生路上只不過是轉瞬之間,而這兩年收獲的堅韌卻能影響一生,如劉立煥所說:“在部隊,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煉,而很多潛能也被最大限度激發出來,部隊嚴明的紀律、團隊的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都可以全方位地鍛煉和提高自己。”
部隊是所大學校,軍營是個大熔爐。你心中是否也如他們一般有從軍的夢想、對火熱軍營的向往?踏上軍旅生涯吧,穿上綠色軍裝,風雨中,歷練人生;拼搏中,歷練堅韌。軍隊是知識的集中營,為你塑造人生的輝煌。攜筆從戎,給自己的人生增添絢爛的一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