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1981年考入北京工商大學(原北京輕工業學院)自控系,1985—1988年在北京輕工業學院自控系電機教研室擔任助教。曾任中航技西門子北京服務中心技術支持、培訓教師,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自動化與驅動集團工程師、主管、服務與支持總經理,西門子工廠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領域工業銷售華東區銷售總經理、客戶服務集團總經理等職位。現為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大學時代——尋找營養,充實自己
1981年高中畢業的王平,伴著輕工業大發展的號角考入北京輕工業學院。作為一個自動化專業的理科生,王平卻對英語有著濃厚的熱愛。王平說:“英語不能死學,你要去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當你愛上它背后的文化時,你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會油然而生。”他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要想掌握一門語言,重要的是多交流,接觸實際。從英語角到口語班,從與同齡人的交流到與外教的溝通都是提升自己英語水平的良好渠道。王平對英語的熱愛也為后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正值恢復高考與改革初期,專業書籍欠缺,王平利用大量的時間在圖書館補充學習。他認為,正是對知識堅持不懈的追求、完善的自我管理精神以及當時同學間互相感染的學習氛圍為他以后的事業發展做了良好的鋪墊。他說:“求學的經歷以及學生時代知識上的積累、歷練與日后的工作息息相關,甚至是珍貴的寶藏。”
對于那個時代的北京輕工業學院,王平回憶道:“上學的時候,學校四周連圍墻都沒有,硬件設施不全,然而老師盡職盡責,尤其是陳維治老師。他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人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青春作伴好還鄉”,這里的青春,不論是指“青蔥歲月”還是指過往的青春理想都令人向往。畢業后,王平選擇了留校,繼續完成自己的青春理想。這期間,他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獲得了代表學校遠赴廣西南寧擔任主力講師支教的機會。王平認為,做一名合格的老師,最重要的是敬業、實事求是、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對于王平來說,他認為自己十分有幸在剛剛大學畢業就能夠參與到支教行列當中,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面對工作:“要做聰明人,而不是精明人”
面對繼續再學習做一名助教老師還是步入社會尋找一份合適自己工作的時候,王平進行了仔細的斟酌。他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在做選擇的時候會很痛苦,然而人生必須做出取舍與選擇,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明白何為自己需要的,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起初,王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航技下的西門子服務中心當一名基層工程師。這期間,王平在大學時期打下厚實的英語底子逐漸開始成了他的優勢,他翻譯了大量的西門子自動化的技術文檔,培訓資料,贏得德國專家的認可。在與西門子合作、談判的過程中,他負責擔任給領導做翻譯、德國專家技術培訓翻譯等工作,出色的表現被公司高層認可,在1991年成為西門子有限公司自動化與驅動集團的技術支持工程師。
談到這段時期在西門子公司工作的心得,王平經常與年輕的同學和同事說到“一字之差”的重要性:“要做一個聰明人,而不是精明人。”聰明人是踏實、不惜力、眼光長遠的年輕人;而精明人則是長于算計、計較眼前利益之人。在王平看來,年輕人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強,但多少總會有人好高騖遠,要多與長者交流,虛心求教,有付出才會有收獲。
在工作上,王平就是他自己說到的“聰明人”,正是忠厚淳樸的性格與吃苦耐勞的精神,才造就了他如今事業有成。隨著工作范圍的拓展,壓力自然也隨之而來。作為一名企業高管,他身上肩負的不僅僅是手下1000多名員工幸福以及公司銷售額的增長,他同時還需要應對來自各方面壓力和挑戰。在工作之余,王平喜歡攝影、跑步、騎車,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愛好,還是釋放壓力,調節身心的好方法。
從一名最基層最普通的工程師到西門子的企業高管,這其中的艱辛以及不同于常人的經歷也許只有王平本人有著最為深刻的體會,這其中有他的努力、不如意、低谷,然而最重要的,就像他說的,是選擇做一個聰明人,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然后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