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在“走進平谷農業中關村 服務首都鄉村振興”首都高校“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榮獲“優秀組織獎”,由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五名師生組成的社會實踐鄉村振興小分隊獲評“發展建議優秀團隊獎”,實踐團帶隊老師胡洋獲評“優秀指導教師”。
“走進平谷農業中關村 服務首都鄉村振興”首都高校“千人百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平谷區政府聯合組織開展,旨在引導廣大學生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上好服務鄉村振興“大思政課”。
學校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部署。今年7月,學校黨委副書記李中奇受邀參加由平谷區委區政府組織的首都高校“大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推進會暨“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并親切慰問我校實踐團成員。李中奇鼓勵同學們珍惜寶貴學習實踐機會,希望在平谷區政府和學校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同學們不僅能夠保質保量完成實踐任務,也要充滿感恩之心做到精益求精;勉勵實踐團成員們團結合作、努力堅持,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積極取得實踐成果,做到知行合一,增長實踐本領。
本次“千人百村”暑期社會實踐為期30天,實踐團成員們深入平谷區鎮羅營鎮玻璃臺村,在一個月的時間里積極開展調研。通過走訪玻璃臺村,結合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及其實際情況打造獨特的地域品牌,挖掘鄉村潛力,收集一手資料,幫助玻璃臺村合理利用紅色歷史資源,探索文旅發展新模式,以及依托優勢生態資源與社會資本合作,為鄉村科學規劃打造新業態建言獻策。
實踐團成員還參加了玻璃臺村黨支部大會,集中培訓并交流工作思路,親身感受學習了鄉村基層黨建工作;實地調研了鎮羅營鎮革命歷史紀念館、東指壺景區等優質旅游資源,開展入戶調查以及旅游建議調研;發揮互聯網優勢開展抖音直播,圓滿完成了玻璃臺村兩次“村晚”活動組織策劃并吸引大量粉絲關注。通過此次實踐,實踐團成員不僅學習到了鎮羅營鎮的革命歷史,更加體悟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精神內涵。
在為期一個月的實踐中,實踐團師生深入調研、扎根農村,用腳步丈量鄉村,克服重重困難,期間還遭遇了北京罕見特大暴雨的洗禮與磨練。面對艱險大家并未選擇放棄,而是勇于吃苦、直面困難,集思廣益共商解決方案,最終齊心協力圓滿完成實踐任務。實踐團師生累計實踐時長高達460小時,深入走訪全村99戶居民并與村民結下深厚情誼,細致調查了120位村內旅游業經營者及游客對于玻璃臺村旅游業發展的認識與想法,發放鄉村振興調查問卷共計250余份,最終形成專題調研報告等多項成果累計29359字,為平谷區鎮羅營鎮玻璃臺村提供了旅游、文化、環境治理等多元化的發展建議和項目成果,成為當地鄉村發展的真正推動者和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