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落實主題教育關于“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體要求,6月27日至7月1日,學生工作部勞動教育教研室組織了“追溯精神之源,傳承勞動精神”勞動教育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師生一行深入黑龍江大慶市和哈爾濱市,圍繞“四憶四精神”,實地探訪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蘊含的豐富勞動教育元素,感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東北實現全面振興取得的新突破。
憶奮斗歲月 致敬大慶精神 點燃奮斗之火
大慶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產業的著名工業城市,更是一座通過石油會戰建立起的油城。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同學們重溫了大慶油田走過的崢嶸歲月,回顧了“愛國 創業 求實 奉獻”的大慶精神的形成過程、蘊含的時代價值和石油工人不怕苦不怕難的大無畏精神。
“三老四嚴”精神是大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四采油隊“三老四嚴”傳統教育室,講解員向實踐團師生講述了辛玉和放大鏡檢查鋼絲、楊德福血染鎬把等許多動人故事,從大量的、常見的、具體的小事中總結出以“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為內容的“三老四嚴”精神,體現了石油人忠誠敬業與愛國奉獻的鮮明政治本色。
在薩爾圖倉儲分公司機電庫傳統教育室,實踐團師生詳細了解了全國勞動模范、第一代“活賬本”齊莉莉的光榮事跡,了解了物資公司石油供應物流的發展歷史。第四代“活賬本”傳承人張花現場為大家展演了“蒙目摸料”的絕活。不論實踐團的師生隨機遞上哪種組件,王春雨師傅都能第一時間精準報出每個組件的名稱和規格,精彩的展示博得同學們的一致掌聲。在交流環節,第三代“活賬本”傳承人王春雨與實踐團師生進行了現場交流互動,講述了“活賬本”精神的新時期發展。物資公司自主研發建設了智能倉儲運行平臺,將“活賬本”升級成了“云賬本”,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用戶少跑路”。來自數學211班的王澤祎同學講到,“活賬本”精神展現了老一輩石油人追求卓越、嚴細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我們要將這種“活賬本”精神帶回學校,帶入到學業、科研和競賽中,爭做“活賬本”式大學生。
憶艱苦歲月 重溫鐵人精神 激發使命擔當
在大慶,如果用一個名字詮釋這座城市的精神與靈魂,那毫無疑問是鐵人王進喜。在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之際,實踐團師生走進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詳細地了解了鐵人王進喜同志生平事跡。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振聾發聵的口號;不顧腿傷,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的照片;只用5天零4小時,就打完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當時的最高紀錄,見證了王進喜把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石油工業的錚錚誓言。在場師生無不被王進喜同志的事跡深深地震撼,無被鐵人精神深深地感染。來自電商222班的張鶯講道:“鐵人王進喜的事跡彰顯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生動詮釋,更是石油人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鐵人精神將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要學習老一輩石油工人濃濃的革命情懷以及忘我的奉獻精神和擔當意識”。
憶拓荒歲月 賡續北大荒精神 感悟拓荒史詩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大荒時談到,北大荒建設到這一步不容易,當年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北大荒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大作用,是“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的生動詮釋。
為了進一步了解北大荒大會戰事跡,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開拓、甘于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實踐團一行走進北大荒博物館。該館以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為主線,在“墾前史略、開發建設歷程、北大荒的英雄群體、文化事業和文學藝術、現代化大農業、社會事業和龍頭企業”等六個基本陳列中,近400米的展線、200塊展板、680幅圖片及50余份檔案文獻資料、16幅圖表、159件藝術品、10處景觀等,生動再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干部群眾屯墾戍邊、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把昔日偏僻、荒蠻、寒冷代名詞的“北大荒”變成富饒的“北大倉”的偉大壯舉。來自廣告222班的王上易頗有感觸地談到“北大荒精神是一面旗幟,是一股拼勁,更是一種自豪。我們定當傳承與弘揚北大荒精神,不負前輩們之努力,以自身行動賡續北大荒精神,爭做新時代‘墾荒人’”。
憶烽火歲月 重溫抗聯精神 傳承不屈意志
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斗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之間經歷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和考驗,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為了深入了解和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實踐團一行先后前往東北烈士紀念館、尚志市烈士紀念館、趙一曼紀念園以及七三一部隊遺址進行參觀學習。
東北烈士紀念館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性紀念館,更是史詩般的東北革命文庫。實踐團成員懷著悲傷的心情認真學習了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八女投江、朱瑞、董存瑞、楊子榮等英烈和英雄群體事跡。面對展廳墻上一個個烈士名字,實踐團師生久久佇立,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在尚志市的尚志烈士陵園和趙一曼紀念園,實踐團師生通過追尋先烈足跡,親眼看、親耳聽、親身悟,讓“紅色種子”更好地播撒在實踐團師生心中,使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浸入心扉。新華社微視頻《硝煙已散 精神永存》中,展示了我校實踐團師生參觀東北烈士紀念館的過程。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在趙一曼紀念園,大家仔細聆聽了趙一曼烈士拋家別子輾轉革命,與日寇血戰白山黑水,因傷被俘受盡酷刑,寧死不屈英勇就義的英雄事跡。在場師生自發小聲誦讀,無不淚目。計算機212的陳海洋談道:“趙一曼、趙尚志等英雄的事跡永遠震撼和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我們必將肩負起青年人的使命與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今天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已成為二戰三大戰爭遺跡之一,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并稱為世界兩大滅絕人寰的殺人魔窟。斑駁的煙囪、低矮的碉堡以及被焚尸爐熏黑的殘垣斷壁,以及一張張喪心病狂的實驗記錄和史實照片,展示著這片白山黑水在那時所遭受的苦難,控訴著日本侵略者慘絕人寰的罪惡行徑,前輩遭受的苦難令實踐團師生不無悲憤,也更加深刻認識到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傳承不屈意志的重要性。
勞動教育暑期社會實踐是我校培育“無健康不工商”理念,落實“重勞養勤工程”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學生工作部勞動教育教研室將積極探索把主題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繼續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蘊含的豐富勞動教育元素,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深入學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