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學校舉辦內部控制專題培訓會。黨委副書記王偉,黨委常委、副校長徐丹丹出席會議。培訓會以線上方式進行,全體中層干部、相關科室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各二級單位財務專員二百余人參會。會議由計劃財務處處長何玉潤主持。
王偉在講話中指出,內部控制是高校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水平的關鍵抓手。早在2015年,財政部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要建成與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學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和“雙一流”建設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通過內部控制工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非常重要。王偉要求,中層干部要在內部控制工作中突出核心控制,動態梳理問題、提前預判風險,持續跟進與優化,保障學校各項事業穩定有序發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務部部長、政府會計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琦教授以《高校財務治理》為題作專題講座。他以“信息化能改變財務的窘境嗎?”破題,指出“流程再造”的重要意義遠高于單純的信息化手段,繼而提出流程再造的四個方面和五大要素。張琦認為,一個優秀的財務治理體系,要實現從“事后到事前”“財務到業務”“局中到局外”“管控到協同”的四大轉變。其中,“事后到事前”的轉變是指由會計核算向資源分配轉變,由事后糾偏向事前管控轉變;“財務到業務”的轉變是指由財務驅動業務,業財實現融合;“局中到局外”的轉變是指跳出財務看財務、跳出業務看財務;“管控到協同”的轉變是指財務部門要做好潤滑劑和催化劑,做到財務管理“潤物細無聲”。張琦提出了建立財務治理體系的五大要素,即“制度”“權責”“流程”“手段”“技術”。一是建立制度,確定規則,工作執行要有據可依;二是理順權責,權利與責任要匹配,激勵與約束要并用;三是優化流程,打通經脈,內部控制要規避風險,但也要提升效率;四是運用手段,適度干預。財務的職能要從財務報銷向給學校管理提建議轉變,要對業務進行監督和適度干預;五是依托技術,降低成本。經過流程優化的信息化系統,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管理效率。
結合我校2022年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中存在問題,計劃財務處處長何玉潤、國有資產管理處處長康智勇和審計處處長趙立君分別進行了工作匯報。何玉潤圍繞學校全面預算管理中預算目標設立、預算編制及項目入庫、預算執行、績效評價四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點闡述并提出了相關工作建議,介紹了學校2023年即將上線的預算一體化管理平臺的功能;康智勇重點剖析了在項目申報、資產配置、資產驗收、固定資產賠償,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風險,提出了工作建議;趙立君重點對學校審計發現的內部控制問題和相關風險事項進行了說明,并結合市教委的要求、學校發展的需要和具體情況,提出了相關工作建議。
此次培訓會內容豐富緊湊,發言全面充分。專家的主題講座生動詼諧、啟人深思;三位業務部門負責人剖析問題客觀直接,提出建議科學可行,為我校內部控制工作更上臺階提出了新要求,給出了新任務,奠定了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