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教務處在阜成路校區召開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相關任務論證會,針對本科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及教學環境改善等工作的推進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論證。校黨委書記黃先開,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文紅出席會議。應邀參會的專家有北京聯合大學教務處處長齊再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務處處長蔣先玲、北京化工大學教務處處長蘇海佳、中國傳媒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劉杰鋒、原北京工商大學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負責人秦艷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博、中央財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聶建峰、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張曉輝、北京聯合大學校長助理楊鵬。教務處處長曹顯兵、教務處副處長楊華參加會議。
曹顯兵向與會專家介紹了我校2021年教育教學重點工作內涵,闡述了現階段本科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思路和具體舉措。他提到,教學改革依托于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為大力推進此項工作,我校成立了數字未來資源中心,建成30余間智慧教室,建成智慧教學大數據展示中心,初步建成智慧教學一體化管理平臺,升級可信電子成績平臺,完成教務處網站和公眾號全面改版,更好地助力本科教學改革。此外,還修訂了教務、考務、學科競賽等相關制度14個,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水平和精細化程度。
鄭文紅表示當前時代的信息更迭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為滿足學生對信息和信息來源多元化的需求,學校教育模式要向著開放式、交互式、共享式方向發展調整,更加符合首都的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學校成立數字未來資源中心就是將信息技術賦能教學改革,為更新學法給學生提供支持平臺,為改革教法給教師更好地條件保障、制度支持。教務處已草擬了本科教學改革方案,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改革本科教學的舉措。此外他指出,本科教學改革需深入思考六個“如何”:如何堅持立德樹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如何加強內涵建設,打造一流本科專業;如何多措并舉,建設精品課程與教材;如何多方拓展資源,構建協同育人模式;如何促進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教育”;如何推動開放育人,培養國際化人才。學校須主動適應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核心點,振興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奮力開創學校教育事業新局面。
黃先開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總結闡述了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是學校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完成這一重大使命的關鍵在于教師、課程,在于改革教法、改變學法。一是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改變教法。凝聚推廣我校特色課程資源,引入校外優質課程資源;聘請名師,開設名師講堂,提高課堂吸引力,發揮名師示范效應,進一步淘汰水課、建設金課;教學組織與教學活動的開展以課程為單位,進而形成課程團隊與課程組,改革現有的教學組織形式。二是以學分制改革為突破口改變學法。在部分學院試行,學生除可修讀本專業培養方案課程外,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在全校范圍內選修其他專業、層次的課程,也可學習學校引入的校外優質課程,提高學習自由度,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多可能。三是通過信息化手段賦能教學改革。提高學生選課自由度,解決上課考試時間地點沖突問題,將優質課程引入課堂,解決資源如何共享的問題,通過打造智慧教學環境來實現“直錄直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大數據進行整合及可視化展示,實現數據分析與數據治理,進一步提高學校課程資源制作水平,著手建設融媒體中心。此外,實現學生跨專業、跨層次選課,需統一全校課程編碼,使引進的優質課程、專業證書轉換課程均可從課程編碼體系中查找到前修后續、層次屬性等邏輯關系,方便學生自行擬定修讀計劃。四是要找到教學改革的有效實施路徑。選取部分學院作為試點,試行教學改革舉措,并制定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借助外部力量提供技術支持,及時推廣有效教學手段對教師進行培訓。
各位評審專家在認真聽取介紹的基礎上,就論證材料所列內容進行了討論與評審,并實地考察了阜成路教三樓錄播教室。專家組認為,我校創新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符合學校定位和發展方向,能為國家和首都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對于我校數字未來資源中心建設,與會專家積極分享交流了所在高校的先進經驗做法,從數字設施設備、智慧平臺搭建、數字化學習模式以及資源庫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為我校人才培養與信息化建設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