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睿唯安(Clarivate)2023年7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統計數據顯示,我校生物學與生物化學(Biology & Biochemistry)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實現學科建設歷史性突破,標志著我校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學校目前已進入ESI前1%的6個學科具體表現如下:
ESI學科 |
全球排名 |
論文數量 |
被引頻次 |
篇均被引 |
農業科學 |
102/1154(進入全球千分之一) |
2066 |
31807 |
15.40 |
化學 |
961/1781 |
1502 |
19950 |
13.28 |
工程學 |
1657/2242 |
576 |
5693 |
9.88 |
材料科學 |
1224/1289 |
537 |
8769 |
16.33 |
環境與生態學 |
1640/1747 |
483 |
5116 |
10.59 |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
1424/1428 |
403 |
6950 |
17.25 |
根據最新數據,學校ESI綜合排名位居全球1959位,較去年同期提升504位(去年2463),較上期2023年5月提升23位(上期1982)。
ESI數據庫共分22個學科領域,是基于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數據庫。以10年為1個周期對全球所有大學及科研機構的SCI、SSCI論文及其引用情況等進行統計和比較,按論文被引次數排列在前1%的學科方可進入ESI學科排行,同時給出排名進入全球前1%的大學及科研機構的排序,每2個月更新公布1次。ESI數據庫通過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論文篇均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和前沿論文等6大指標,從各個角度對國家/地區科研水平、機構學術聲譽、科學家學術影響力以及期刊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已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