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傳染病可分為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共三大類。進入深秋,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增大,易引起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等。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學校是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傳染病更是容易引起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秋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秋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
1.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早期癥狀與其他流感類似:發燒、咳嗽、疲勞、食欲不振等,還可以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癥狀。潛伏期為一周,病情可迅速進展,突然高熱、肺炎,重者可以出現呼吸衰竭、多器官損傷,導致死亡。
2.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的主要癥狀是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等。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
4.水痘,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水痘皰疹液和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患者須早期隔離,給予治療。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腺腫大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睪丸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二、預防措施
1.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保持教室、寢室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要洗手,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3.接種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4.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秋天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合理安排運動量。
5.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要注意。秋季氣候多變,必須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合理安排好飲食。
7.切莫諱疾忌醫。由于許多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癥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特別是有發熱癥狀,應及時就醫。
8.發生傳染病,應及時報告校醫院,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校醫院
201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