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編號:jz-yjsb-2021-y009
講座題目:系統科學學科建設系列專家講座:走進北交大系統科學學科
主 講 人:賈斌、孫會君、閆小勇 北京交通大學
講座時間:2021年05月09日(星期日)上午09:00
講座地點:騰訊會議,會議ID:357 633 228
參加對象:北京工商大學系統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學院全體教師和研究生
主辦單位:研究生院
承辦單位:北京工商大學系統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學院
主講人簡介:
賈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交通大學交通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系統科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多個國內外學術期刊副主編和編委。2005年獲評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2015年獲聘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主要在復雜交通系統建模、優化與管理領域開展研究工作。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等1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余篇,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
孫會君,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優秀青年基金、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雙法”研究會理事、中國“雙法”研究會高等教育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雙法”研究會應急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交通運輸管理研究會委員;《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等期刊編委會委員、《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B、C、E》等著名期刊審稿人。長期從事交通系統分析與管理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優化、仿真及交通需求管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等10多項。近五年在交通運輸管理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50多篇。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各類獎勵8項。多項成果在政府、企業得到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
閆小勇,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人類移動行為復雜性研究,主持包括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報、中國教育報、Nature、AAAS EurekAlert!、Science Daily、Phys.org等國內外科技媒體廣泛報道。
主講內容:
“道路交通流復雜演化特性實驗與理論建模研究進展”講座:擁堵的交通流表現出十分復雜的時空演化特性,如走停波、幽靈阻塞等。近年來,實驗工程學成為研究交通流理論的重要手段,然而關于輕度擁堵流的研究工作目前仍然缺乏。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團隊于2019年11月在交通運輸部公路交通試驗場開展了環形跑道上的大規模車輛跟馳實驗,實驗得到的流量-密度關系與經驗觀測結果相一致,表明了實驗中駕駛行為與實際交通的相似性。通過比較宏觀時空演化模式,發現即使初始條件相同,交通流也表現出顯著差異的時空演化性質,突出了交通動力學的隨機性。通過對微觀跟馳行為進行分析,揭示了微觀跟馳行為與宏觀交通流演化的關系。研究發現,交通流宏觀演化特性受無差異區域、跟馳敏感性和隨機性的影響,無差異區域的擴展、跟馳敏感性和隨機性的減弱可能是導致交通流更加穩定的原因。進一步討論隨機效應和速度適應效應之間的競爭關系,發現當交通振蕩較小時,隨機效應在跟馳中占主導作用;隨著振蕩的增大,速度適應效應逐漸超過隨機效應,抑制了振蕩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發現將有助于輕度擁堵流時空演化基本機制的理解與研究。進一步簡要介紹基于實驗結果分析的理論建模的研究進展。
“數據驅動的共享出行時空特性分析及優化調度”講座:由于共享出行有效彌補了公共交通與私家車所能提供交通服務的空缺,極大程度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交通出行選擇。本研究基于出行交易及軌跡數據精準辨識共享出行規律及共享出行目的地選擇行為。針對高平峰供需不平衡問題,考慮動態訂單信息,建立了共享車輛人員調度優化模型,設計了滾動時域嵌套分解算法。
“社會引力定律追根溯源”講座:在交通出行、人口遷移、商品貿易、信息流通、社會交往、科研合作等大量人、物、信息的空間流動現象中, 都存在類似萬有引力定律的規律, 即兩地之間的某種流動量與兩地活力的乘積成正比、與兩地距離的冪成反比。類比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的引力模型也在交通出行分布預測、人口遷移量預測、地區間貿易量預測等諸多方面獲得了廣泛應用。但復雜的社會系統中為何會有這樣簡單的引力定律存在?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本報告將對解釋社會引力定律的一些研究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