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績點4.2。曾獲中國大學生功能材料短視頻大賽一等獎,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優秀獎,“2024??箼C器人開發者大賽”北京賽區創新設計競賽項目三等獎。曾獲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目前累計發表兩篇SCI,三篇中文核心論文。現已保研至中國科學院大學。她就是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功能材料專業,2021級本科生徐雪玲。
渺小也能鑄就“利刃”
徐雪玲來自河北省。談及對北京的初印象,徐雪玲回憶:“剛來的時候感覺北京人很多,是一個大城市?!背鮼碚У降乃?,在陌生的城市感到自己很渺小。
正如徐雪玲最喜歡的歌《像我這樣的人》“像我這樣迷茫的人—像我這樣傻的人”。他人眼中的“學霸”徐雪玲,面對大學生活開始也是十分迷茫。大到學習與生活該如何平衡、對未來該如何規劃,小到競賽隊伍如何組建、如何與他人交流,大大小小的問題讓她十分困擾。但面對大學生活中的困難,徐雪玲沒有自怨自艾,她能做的,只有努力!在他人都休息時,她依然像高中那樣努力完成學業——上課專注聽講,認真記筆記完成作業,課余時間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同時不斷學習時間管理和團隊合作——小組作業、競賽任務從來難不倒她。
這樣的她與那個曾經渴望考上大學的高中生那么相似,但又多了一份從容。持續地學習并沒有給她帶來疲憊與負擔,而恰巧讓她吃下一顆定心丸。在他人難以適應新環境時,她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也許在聽到《像我這樣的人》歌詞的那一瞬間她也認為自己迷茫、碌碌無為。即使感到自卑,她還是選擇收拾好情緒,繼續向前。此后拿到的每個獎項,完成的每篇論文為她鑄就了打破迷茫的利刃。徐雪玲用努力與堅持證明了自己的不凡。正如她的朋友說的那樣:“作為學生,她刻苦努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從未停歇”。
靈感落地的“愉悅”
一場競賽不僅需要有條不紊地做好每一個環節,也需要靈感閃現的推進。靈感有時來源于同學間的相互討論,有時來源于查閱文獻資料、有時甚至僅來源于偶然的契機。“有時在思考中突然間靈光一現,這種靈感爆發的愉悅會不斷不斷激勵我參賽。”
在做“改善原料相容性”的實驗時,徐雪玲小組偶然發現實驗原料也可以作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助劑。以靈感為起始、以實驗為佐證,依據這個靈感,徐雪玲的小組開始做實驗,去觀察添加助劑后可降解地膜發生的變化。他們發現助劑可以幫助地膜延長兩個月的降解時間,令生長時間長的作物也能用上生物降解地膜。同時因為這種原料價格便宜,還能降低全生物降解地膜成本。根據嚴密的實驗結果,徐雪玲小組形成了優化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基本方案。她們在39度的夏天趕往江蘇的實驗田,實地調研、考察。她們不遠千里、不辭辛苦,在田里一站就是幾小時、一去就是好幾天。她們擴大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范圍,為綠色環保理念的實踐做出了貢獻。在不斷努力下,該項目最終獲得“青振京郊”鄉村振興專項賽三等獎。
我對“它”很感興趣
興趣是驅動徐雪玲在專業領域不懈探索的動力。在日常生活中,她會留意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拿到礦泉水瓶時,會主動查看底部的材料標志;購買衣服時,則會關注是聚酯纖維還是純棉的材質。這些對生活的點滴觀察都成為她學習和運用專業知識的機會,讓她在每一次觀察學習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點點滴滴是生活,也是對專業的熱愛。問起當初為什么選擇功能材料專業,徐雪玲提到了三次——“很感興趣”。生活中細微的碎片不斷激發著徐雪玲的興趣,指引著她進入這個專業。然而使她持續在這個專業深耕的原因不只是熱愛,更有她的責任感。徐雪玲做事很專一,自己負責的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甚至是追求完美。“即使做不到完美,那也一定要盡自己最大努力?!?/span>
談到未來,徐雪玲將這份熱愛與責任納入了自己的職業規劃中?!肮δ懿牧蠈I主要突出“功能”二字,生活中各個領域都離不開功能材料的支持推動。太陽能電池中的吸光材料,醫學領域的骨修復材料、人工心臟,解決白色污染的高分子材料等的研發都是功能材料專業的應用實例。”當今科技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經濟增長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核心動力,中國需要科技人才。她打算繼續做一名科研人,探索出更多材料的“功能性”,不斷深究下去,以自己微小的力量為國家發展助力?!凹热贿x擇這條道路,我就一定要一直做下去,不能放棄!”
當問到現在對北京的印象時,徐雪玲告訴我們,她依舊對“北京”充滿向往,但更多了一份從容?!霸谠撟鍪裁吹臅r候去做什么,時間終會把你帶到遠方”她充滿信心地說。
四年,徐雪玲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出渺小與迷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