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基本介紹
北京工商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緊密契合學校辦學定位,致力于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特別是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作為學校的傳統優勢特色專業,該專業自1979年開始統籌課程建設,經教育部批準于1994年單獨招收理財專業本科生,并于1998年正式更名為財務管理專業。2002年,該專業獲批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專業,2009年晉升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9年,更是獲批為首批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和北京市高精尖學科,2020年又成功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目前,該專業已構建了完整的本碩博培養體系,其所在的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也于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2023年進一步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歷經40余年的發展,該專業已成為國內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二、專業師資力量
本專業目前共有26名專任教師,其中,24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均畢業于國內頂級高校;20名教師具有境外知名高校教育背景或訪學經歷。本專業教學團隊是“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現有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財政部會計名家2人、財政部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5人、北京市長城學者1人。
本專業致力于建立教師成長長效機制,積極鼓勵教師申報科研項目、參與行業實踐及教學改革活動,督促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升其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同時,本專業持續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培訓,旨在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確保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此外,本專業還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學者和行業專家全職到校工作或擔任客座教授,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帶動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三、專業建設舉措
經過多年發展,本專業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專業建設舉措,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舉措1:重視課程思政建設
本專業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出發,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每一門課程都專門組織教師針對課堂思政建設等問題進行研討,目前教師在思政課堂建設思路和內容形成多方位拓展:一是各科任課教師應緊密結合課程特色,深挖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特殊元素,堅持“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理念,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不斷深挖傳統文化和國內外時事政治事件中的課程思政元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踐行“場景化、數字化和國際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進行討論。
例如,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通過“三升級、兩融入”(升級教學目標、升級教學內容、升級教學手段;融入思政教育、融入制度比較)來講好中國故事,引導學生比較制度差異影響下國內外不同的經濟發展歷程和企業財務決策,增加對中國經濟政策和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前沿動態的理解,認識到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舉措2:加強課程教材管理
本專業注重課程建設,持續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跨學科課程融合,確保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所有課程使用的教材及教材修訂均落實了黨的二十大精神,課堂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的政策和路線。本專業組織資深教授全面地審核了所有教師選用教材的知識體系、內容更新、整體水平等情況,教材選用嚴格落實了“凡選必審”和馬工程重點教材選用要求,符合“三進”工作要求。
為提升教學質量、適應專業需求、培養特色人才和促進學術創新,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等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課程致力于系統建構和傳播思想理論,編寫了系列教材。其中,《財務分析(第二版)》被列為國家級規劃教材、《財務管理》獲評北京市高校優質本科教材。
此外,在教學中,本專業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與反饋機制。定期從課程質量、教師教學效果、學生滿意度等方面,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發現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本為本”,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收集學生對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需求,為專業建設的持續改進提供依據。
舉措3: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針對財務管理專業與財務管理和會計實務緊密結合的特征,本專業建立包括課程實驗、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在內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掌握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本專業教師積極深入企業參與實踐,為政府建言獻策,在開展社會服務的同時,了解實務界前沿,并將相關內容融入教育教學。
本專業致力于加強校企合作,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天職會計師事務所、新興際華集團等近20家國內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簽訂了共建實踐基地協議,共同開展實踐教學、課程開發和人才培養等工作。通過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舉措4: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立足專業根本,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就國際財務會計領域的研究與實務前沿開展交流。例如,聘請南方科技大學曾曉亮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陳旸旸教授擔任客座教授,定期到校參與學術交流。在IFRS發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8號——財務報表的列報和披露》后第三天,邀請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準則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鵬程教授為師生深度解讀,并預測對我國相關領域的深遠影響,極大擴展了教師和學生知識面。本專業還積極鼓勵年輕教師和學生赴海外交流。近年來,有多位教師和學生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學校資助,赴愛爾蘭考克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交流學習。
四、專業建設成效
在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目標指引下,本專業服務國家和首都經濟發展,面向數字化、集團化、國際化需要,培養具有開放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立德樹人成果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致力于培養具有較高政治思想素質,掌握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高層次、專業化、創新型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原則指導下,認真研究財務管理發展的理論和實務,并能將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有效地運用于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實際。
(二)人才培養成果
圍繞國有資產管理和國有企業改革等重大問題承擔國家級課題20余項目,其中社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獲得省部級教學科研獎10余項,其他省部級項目近30項。本專業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轉型與變革趨勢,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綜合改革,全面融合大數據等新技術發展,“數字商科教學團隊”先后入選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本專業具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課程5門、“十一五”規劃教材7部、課程研究成果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其中,主編的普通高校會計與財務系列特色規劃教材持續更新迭代,累計獲評國家和市級精品課程2門,發展規劃精品教材19本。制作線上MOOC3門,上線精品MOOC1門,金課2門。累計編纂真實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案例100余個。
本專業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近三年來,已獲得全國企業競爭模擬大賽三等獎1項,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2項,北京市大學生ERP管理會計應用決策大賽優秀組織獎,有3位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
(三)專業社會服務與影響力
本專業立足中國管理實踐,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為企業提供財務管理咨詢、培訓等服務。共有7位教師在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深度參與我國資本市場財務監督與咨詢。共有28項研究成果被國務院國資委、北京市國資委、四川省國資委、中央和省屬國有企業廣泛采用。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100%,就業質量高。他們大都被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大型企業集團、金融機構或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等優質用人單位錄用,主要從事財務、審計或咨詢等核心崗位工作。在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中,本專業在全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中脫穎而出,排名第5位,并獲得五星級的高評級,同時在北京市屬高校中更是位列第1名,彰顯了本專業的卓越實力和行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