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基本介紹
法學專業始建于1987年6月,1987年原北京商學院設立經濟法系,1993年經濟法系改名為法律系,在全國首次招收商法專業本科生,同年,取得民商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取得經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專業,2005年被確立為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2008年被批準為北京市特色建設專業。2009年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0年入選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本專業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法兼修、知行合一,具備良好的職業倫理素養和科學文化綜合素養,掌握扎實的法學專業理論和熟練的法律職業技能,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特別是首都地區法治建設新任務新要求,具備從事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研究和法律服務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法律職業專才和法律服務人才。
二,專業師資力量
法學專業現有教職工49人,其中專任教師42人,分屬于民商法學系、經濟法學系、國際法學系、訴訟法學系、理論法學與刑事法學系。專任教師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講師16人,專業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0%以上,80%以上的教師有在國外高水平的大學、科研機構進行講學、訪學、培訓的經歷。多名教師曾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北京市順義區發改委、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北京市法學會、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掛職鍛煉。學院教師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專任教師常年工作在教學一線,以提升教學質量為己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除了日常精心備課、教學,教師們積極參加北京工商大學教學名師、教學標兵獎,課程思政優秀教師獎、課程思政最美課堂獎等競賽活動。多位老師在上述競賽中獲獎,體現了法學院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專業建設舉措
1.促改革:探索個性化教學模式新變革
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聯合培養計劃,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實施“雙培計劃”,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考克大學等合作,構建多種聯合培養形式。配備“教授級”班主任,加強課程思政教育,選用“馬工程”教材、突出德法兼修的育人思想。打造“系統化專業基礎+個性化興趣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堂教學和考試改革,保障教學質量。
2.強師資:著力打造高水平專業化隊伍
加強師德建設。多渠道、分層次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嚴格貫徹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度。重視教師培訓與進修。鼓勵多種途徑提高教學水平,先后有 25 人次參加掛職鍛煉、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博士后深造、國內訪學和國外訪學。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成立青年教師協會,舉辦青年教師學術沙龍,構建“以老帶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機制,為青年教師成長、教師隊伍梯隊建設提供保障。強化二級組織的管理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建設。原教研室改為系,鼓勵形成教學團隊;成立教指委,重大教學改革必須由教指委通過。
3.保質量:持續完善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明確質保目標,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評價標準,落實德法兼修、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要求。健全質量評估制度。建立以學院自我評估為基礎,以常態監測、校級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為主要內容,政府、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的質量評估制度。強化質量標準建設。學院制定了教學質量標準及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以培養目標與模式、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規范、教師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效果和質量保障體系等 8 個環節作為一級指標,設立 20 個二級指標。完善組織保障。學院堅持黨政領導全面負責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等工作。建立教學指導委員會,發揮委員會在專業建設、教育評估、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學生發展質量。學院持續跟蹤畢業生短、中、長期職業發展情況及用人單位反饋,以此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依據。
四,專業建設成效
全面提升了我校法學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連續3年維持了95%的高就業率,其中 10%左右同學成為法律職業專才,60%左右同學成為法律服務人才,提高了我校法學專業的社會認可度。法學專業社會聲譽不斷提高,法學學科排名逐年升高。有效滿足了北京市與國家法治建設需求。法學畢業生主要在北京市國際組織、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從事工作。
建成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 41 人,教師年齡和學緣結構合理,45 歲以下教師占 60%,具有博士學位占 80%,具有海外及境外訪學經歷占 60%。北京市教學名師1名,北京市中青年法學家 1 名,首都十大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 1 名,北京市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入選 2 名,北京市師德先鋒 1 名,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1 名。取得豐碩教學科研成果。近年來,我院教師共主持科研項目 120 項,其中國家級項目 12 項,省部級項目 28 項,橫向課題共計 80 項,科研經費將近 600 萬元;共出版著作 200 余部,發表論文 800 余篇,其中多項科研成果獲獎。二級組織建設成果顯著。通過組織建設,教師有了較強的歸屬感,形成了良好的師德師風。李仁玉教授被評為北京市師德先鋒,民商法教研室被評為先進集體,民商法學系黨支部被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
質保體系日臻完善,學院現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以結果為導向”的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質量保障體系,有效保障本科教學質量持續不斷的改進,規范教學過程管理,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率 100%,學生競賽參與率高,獲獎 40 余次,成績優異。近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 95%,深造率在 30%左右;本科生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為全國平均通過率的3倍。3.教學成果顯著增多。學院法學專業獲評北京市特色專業,市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3個,教學名師、師德先鋒等榮譽 5人次,精品課程2門,精品教材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