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北京工商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按照學校“創新、開放、特色、質量”的總體發展方針,以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為宗旨,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多方資源協同合作、組織領導系統推進,充分發揮“語言+傳播+數字化”的特色,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的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院下設新聞系、商務英語系、廣告系、西語系(小語種教學部)、大學英語教學一部、大學英語教學二部、中文教研室、外教教學管理部和語言實驗室等機構。現有新聞學、廣告學、商務英語、西班牙語四個本科專業。新聞傳播類專業實施大類招生,語言類專業按照商務英語和西班牙語兩個專業方向招生,學制均為四年,畢業后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其中,新聞學專業是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北京市特色專業,商務英語專業是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廣告學專業是北京市品牌專業。
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國際法商英語學術碩士和新聞與傳播、翻譯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新聞傳播學培養經濟新聞、品牌傳播等領域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是學校重點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較好成績,翻譯專業于2018年專業學位教育評估中被評價為“特色鮮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美譽度。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4人,含教授10人,副教授29人,同時聘請一批國內知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教學團隊由核心教學團隊(含外籍專家)、校企合作團隊、特聘專家教授三部分構成。各專業核心教學團隊學歷層次高,實踐經驗豐富。教學團隊通過課堂教學、輔助教學、專題講座、論文答辯、課外指導、遠程咨詢指導等形式開展教學和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團隊、特聘專家由企業、行業專家構成,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實踐綜合技能與職場競爭力。學院教師積極開展科研活動,近年來,獲批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多項。
語傳學院特色與優勢在于:① “思政+教學”的育人理念。將課程思政建設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② “語言+傳播”的交叉型人才培養特色。以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豐富的新聞傳播專業知識、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溝通能力為培養特色。③ “線上+線下”的數字化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依托虛擬實驗室、新型智慧教室、網絡視頻公開課和微課等工具,形成了以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④“校內+校外”立體化專業實踐體系。依托學校國家級、省部級平臺、教師科研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構建基礎性實踐教學體系,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通過行業專家進課堂、業內專家講座、學科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經典讀書會、人文學術講座、參觀訪學等活動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和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⑤“國內+國際”深度融合培養機制。同國外大學保持密切交流與合作,借助學校“2+2”、“3+1”等國際交流項目推薦學生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學習交流。
二、人才培養
學院實行開放式辦學,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邀請學術界和業界專家來校講學,鼓勵學生熟悉社會,熟悉行業。組織學生深入首都基層一線開展社會實踐,主動響應國家與首都所需,為首都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以實際行動助力首都發展。
三、科學研究
近年來,學院專業教師發表學術論文450多篇,獲批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余項。2023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哲社課題、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等多項高水平研究項目。青年教師在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北京市高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大賽等高水平比賽中取得佳績。
四、社會服務
學院面向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積極借助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學院協辦或承辦高端論壇,在“一帶一路”中歐科技發展國際論壇暨第一屆環境·食品安全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中巴科技與經濟合作論壇等國際會議中,組織學生參與語言服務,提升跨文化交際與翻譯實踐能力。主辦“經濟新聞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全國大學生經濟新聞大賽”等全國性研討會,聚焦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輿論環境及中國品牌出海實踐,堅持產學研協同創新,為國家和首都商業文化品牌建設、老字號企業品牌活化提供重要支撐,為數字化、智能化展現企業文化資源提供智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