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和“三全育人”“五育并舉”人才培養要求,落實《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有關工作部署,3月25日,勞動教育教研室在良鄉主校區召開2022年度勞動教育特色實踐項目評審會。學生處副處長許峰、公共事務處副處長陶偉、校團委副書記馬思瀟擔任評委,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教育學院副院長黨印作為校外專家在線參與此次評審。
評審會上,12個申報項目分屬于日常生活勞動實踐、生產勞動實踐類、服務性勞動實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勞動實踐共四個大類。項目負責教師圍繞項目背景、創新性、覆蓋人數、實施進度和預期結果等方面進行展示匯報,并回答了評委的現場提問。輕工科學技術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外國語學院、電商與物流學院聚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圍繞谷雨、端午節等傳統農歷節日,設計了包粽子、剪紙、手工刺繡、編五彩繩、印章篆刻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中華民族的勤勞美德。
國際經管學院和商學院立足學院專業特色,積極探索“志愿服務+勞動教育”模式,計劃組織學生依托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展垃圾分類、金融知識進社區、反詐宣傳、網評撰寫等活動,促使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強化勞動意識,培育奉獻精神。人工智能學院注重以科研活動引領勞動實踐,設計了以機器人書法和舞蹈編程為核心的“AI勞動”勞動教育月,著力培育學生科研精神、工匠精神。
經濟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將務農體驗作為勞動教育實踐的重點,計劃帶領學生走進鄉村,走到田間地頭,學習農業知識和勞作技能,結合“種-收-品”,體驗勞動樂趣,提高勞動素養。傳媒與設計學院和法學院不僅計劃邀請校外專家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為學生普及勞動知識,還積極聯系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
與會評委從項目活動設計科學性、輻射效能和帶動作用、學生參與度和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點評和指導。來自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黨印教授在點評中,對此次勞動教育特色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建議各項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疫情防控形勢,注重活動安全;聚焦項目核心活動,以點帶面凝練特色;充分發揮活動的教育性,避免“重勞輕教”,切實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勞動教育的精神實質。
最終,10個申報項目脫穎而出,入選此次勞動教育特色實踐項目立項名單。后續,學校將為每個獲批項目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并采用項目管理方式對立項項目進行總結,逐步培育、打造一批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品牌,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聯動,構建“一院一品、百花齊放”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
自2020年以來,學校積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規律和創新做法,構建“144”勞動教育特色工作體系,在“知、情、意、行”四方面下功夫。以《勞動教育》必修課為主,編寫《新時代勞動教育》教材,全覆蓋開展勞動教育課堂教學,為學生做好勞動“知”識儲備。在迎新、畢業、寒暑假和傳統節日組織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做家務、掃宿舍、整內務、制香囊,讓學生在勞動中增進對母校、家庭和勞動人民的“情”感認同。組織學生參與“北京榜樣進校園”報告會、“光盤行動”、科研競賽和創新創業,激發責任擔當意識,將勞動“意”識培育落到實處。動員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養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根植于學生心田。勞動教育教研室繼續深入推進勞動教育各項工作,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