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獲批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高校。為做好試點工作,9月18日下午,學校召開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會。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建華,黨委常委、副校長鄧祥征出席會議,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負責人參會。會議由黨委常委、副校長徐丹丹主持。
會上,招生就業處處長石松首先匯報試點工作背景、核心任務與總體推進安排,系統闡述了改革試點的政策依據、現實意義及分階段實施路徑。
鄧祥征強調要積極借鑒上海、廣東等地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我校學科特色與發展實際,探索構建具有北工商辨識度的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
徐丹丹對試點工作做出具體部署,明確四項核心內容與二十三項具體任務。她強調,要聚焦三個關鍵方向發力:一是完善本研協同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打通人才培養全鏈條;二是通過舉辦供需適配機制建設與產教聯盟對接會,各學院各專業要依托首都重點行業資源、科研合作單位及校友企業,推進“一院一行一企”產教聯盟格局落地,強化學院與行業、企業的精準對接;三是加快學科專業結構優化,推動師資隊伍結構與學科專業動態匹配,以人才供需適配為切入點,帶動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緊密對接首都功能建設與行業發展需求,實現系統性升級。
郭建華在總結講話中對學校獲批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給予肯定。他指出開展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既是學校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工商一體化”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針對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全校各部門、各學院、各學科專業要主動挖掘行業資源,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行業產業需求深度融合,構建穩定高效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二是將供需適配理念全面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從課程設置、教學大綱修訂、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系統優化培養體系,通過跟蹤調研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反思并改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配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 “北工商模式”;三是緊扣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目標,深入貫徹“工商一體化”戰略,堅持差異化發展路徑,面向產業升級需求與首都功能建設重點,培養更多兼具專業素養、跨界能力與家國情懷,能夠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此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校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學校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與部門協同,凝聚改革共識,扎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貢獻北工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