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傳麗教授應邀來到阜成路校區,為我校研究生作了題為《國際金融危機與國際經濟法變革》的講座。窗外寒風凜冽,室內氣氛熱烈。王教授雖然已是60多歲高齡,但仍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兩個多小時里,王教授以國際金融危機為引子,針對國際經濟法變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并與學生們坦誠交流了自己的一些思想轉變、對當前諸多熱點問題的看法,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
王教授通過對比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與本次金融危機中的不同感受,特別指出中國目前形勢嚴峻——儲蓄縮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國際組織對中國施壓。她認為,“圍剿中國”不是虛構,也不是中國反應過度或過于敏感,中國要想居于主導地位,道路仍然漫長。她引導聽眾要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并主張以中國王道治美國霸道。她強調,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是一個工具,國際組織更是合作的工具,中國應當善于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WB)及其制定的游戲規則,運用國際經濟法的規定來捍衛國家利益,增強話語權,從而為建立新秩序奠定正常發展的基石。她指出,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只是間接影響,而進入世界市場的美元則影響很直接,因此鑒于美元的優勢地位、獨霸地位,對美元應當匹配相應的責任擔當。她主張IMF應對美元有紀律約束,監管其發行,而不能是美元想印就印、想貶就貶。同時,要研究背后是什么在支配如此規定的法律,看清法律背后巨大利益的瓜分,揭露跨國公司的某些做法,對之保持警覺。她還針對WTO處理中國的DS362和DS379兩個案例發表了見解,特別是圍繞“distribution service”(分銷服務)、“public body”(公共機構)等相關英語表述,研討了不同版本的詞典解釋或協定解釋,從而對專家組的做法提出質疑。
本次講座由研究生部、經濟學院聯合主辦,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國際經貿學術月活動”系列講座的第二場。講座開始前,經濟學院院長楊德勇教授、黨總支書記李寶仁教授與王傳麗教授進行了簡短而親切的交流,并對王教授對國際經貿學術月活動給予的工作支持表示感謝。講座結束后,貿易系副主任鄭蘭平向王教授表達了繼續加強聯系的愿望,以更好地促進國際貿易學科的發展。